我的高考秘诀:无招胜有招
清华大学
广东省2004年高考理科状元 谢博
【劲锐标记】自诩“喜欢玩喜欢一切”的谢博,最大的愿望就是走遍世界各地,并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想。但这个“玩”世不恭的人,却有一套取胜高考的高超哲学:老子+金庸+禅宗。
【作者简介】谢博,毕业于广东深圳市外国语学校,高考成绩:语文724分,数学841分,英语860分,理科综合654分,物理881分,曾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广东省赛区)一等奖。
一月份确定清华保送资格,而后再参加高考投入紧张的大学生活后,高三的生活似乎变得茫远而模糊。追忆起来,拿到成绩单时的兴奋早已淡去,沉浸在记忆深处的却是那一夜夜苦读之后的满足的微笑,一次次跌倒之后再爬起的胜利的喜悦,老师偶尔报来的嘉许的目光。
高三的一年时光,拼搏过、迷惘过、努力过、颓丧过,其中的一些感触与回忆,值得我一生铭记。下面,我和大家一同分享我对高三、备考的一些体会。
我的学习方法没什么特殊,要说独家绝技的话倒有一个……
确实,我的学习方法没什么特殊,即上课专心听讲,课后高质量完成所有作业,除此之外就是用笔记本整理知识框架和精彩例题,记下心得体会,基本上没有超出老师的要求做些什么别的。
不过,非要说独家秘籍的话倒有一个,那就是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基本秉承了这样一条原则:第一轮复习,70%的时间看书,30%的时间做题;第二轮复习,20%的时间看书,80%的时间做题;第三轮复习,50%的时间看书,50%的时间做题,这里的“看书”除了阅读书本之外,还包括整理笔记和研究例题。
可以说,我的学习方法是再平常不过了,但我确实是一直坚持这么做。其实,老师是会对教学过程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的,他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给出适当的题量。只要切实跟紧老师,每个人都应该能够具备决胜高考的实力。
“无招胜有招”即只有剑意,没有剑招
然而,某个人总结出来的某个学习方法,并不是广泛适用的。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客观条件、个人特点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根据这些客观条件模索、总结、创造出特别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对独孤九剑的描述,道出了一个至理。独孤九剑的要诀是“无招胜有招”。这部剑法只有剑意,而没有剑招,讲究的是随意施为,随兴而至,一旦发现敌方的破绽,马上用尽一切方法进行攻击。只要有效,招式多么荒唐都没有问题,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既定的招式。这就如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理论,只要能发展经济,什么方式都可以拿来用。同样的,只要有利于取得高分,任何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别人的学习方法都是用来参考的,根据所处情境和个人特点,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重要。
所谓“无招胜有招”其实,只要剑意存乎一心,无招即是无数招,任何时候你都会有最适合此时情境的一招。
那么,如果学习方法是“剑招”的话,什么才是“剑意”呢?下面,我把我对此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剑意之一:在拼搏中寻找快乐,高三生活就由酸涩变为享受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句话道出了拼搏中的快乐的本质——一种成就感,一种胜利欲望的满足。数不清多少节课堂,当我以老师的讲解中领悟到新的东西,对一些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便感到由衷的快乐:啊,多好,我又学到了新东西!数不清多少个夜晚,当我高效地工作着,拼搏到深夜,然后终于身心俱疲地躺在了床上。在闭上眼睛睡觉之前,我能够对自己说:我今天已经基本上用尽了我所拥有的一切可用的时间,我今天已经完成了我所应当完成的全部任务。这时候我便会带着一种满足,踏实入睡。每当我这样充实地度过一天,我就会感觉到,我无愧于天赋的生命和不断流逝的时间,一种淡淡的愉快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于是,第二天我又会以一种微微兴奋的、充满力量的状态投入学习,形成良性循环。
我觉得,在学习中保持那样一种“微微兴奋”的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习效率的保证。当我们真正能够从学习中,以拼搏中寻找到快乐,那么高三生活就由酸涩变为享受。记得曾经在一个深夜在日记中我对自己说:能够这样地度过一年的生活,收获的快乐或许远大于高考本身的意义。
剑意之二: 强健的体魄能够抵抗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
在高三的紧张复习中,我的体育运动一直没搁下,我认为这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有四个好处:首先,锻炼的过程可以解除一天学习造成的精神疲劳,提高头脑的灵敏度,保证效率;其次,强健的体魄可以提供给一个充足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意志力,使人能够抵抗学习过程中的压力和挫折,在学习的道路上去得更远。高三的生活是很苦的,有的人太想一蹴而就了,于是打疲劳战,对自己的精力涸泽而渔,在刚踏上征途不久就倒下了。因此我还是主张可持续发展,保证精力,保证效率。
我基本上每天下午都进行四千米的长跑,做二十个引体向上;晚上临睡着做二十个俯卧撑,再压压腿,松开韧带;我还一年四季洗冷水澡,每次洗完都感到精神为之一振。有了这些,我睡得好,吃得香,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游刃有余,不曾感到很累。
记得曾有同学聊天时说:你学习成绩好,又已经保送了,当然有空去运动了。我们得拼高考,哪有空啊。其实,真正的因果关系是,我每天去运动了,所以我成绩好,而不是我成绩好了,才有空闲去运动。这位仁兄的拼搏精神一直值得我敬佩,可是他的收获与付出总不成正比,我想,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所以,不论高三有多紧张,体育锻炼不能搁下了。
剑意之三:我在长跑中悟得一个道理,就是……
很多时候,好东西是强求不来的,它总在无意中降临。所以我们应惯于在无常生活中持一颗“无为无不为”之心,不必太在意结果。只要曾经努力,曾经付出,就可以问心无愧了。
这之间有一个道理,是我在长跑中悟得的。当我定下一个目标,比如说十圈,如果我老想着尽快达到那个目标,那么我就会总是问自己:怎么还没到啊?于是不久就觉得很累了,并产生了想要放弃的念头。相反,如果我完全不去想那个目标,而只去想:让我跪到前面那棵树下去吧,让我跪到前面那个石头上去吧;或者只是看着蓝天或脚下,只顾一步一步往前跑,那么那个目标不知不觉就达到了。事实上,前者心浮气躁,他觉得自己很累,实际上努力的绝对值还是很小的;而后者心态沉稳,在不知不觉中,他努力的绝对值已经很大了,他却不觉得很累,甚至在成功之后,还混混乎不知其所以然。
可见,持一颗“无为无不为”之心,正是为了使我们排除成败得人的干扰,获得恒久的动力,一往无前。
世间之事,岂可尽如人意?只要曾经努力,尽可无愧我心了。
剑意之四:坚持中成就理想
坚持的意义不言自明,每个人都知道,但能切实做到的人却不多。
高三一年,不少人会定下一些目标,诸如:每天写一篇随笔;每天做一篇现代文阅读;每天做一篇完形填完;每天背二十个单词;每天看英文报纸……如果能切实做到,那确实是能收获高考的,但能坚持的人又有几个?
我的语文老师曾拿出一篇文章来鼓励我们,它成为了我的座名铭。我把它贴在书桌右边的墙上,学习得累了就站起来朗读一遍。短文的题目是《坚持》,这 里列出来和大家分享:
坚持体现着沉着。人都是有些欲望的,为了实现某一个预定的图谋,最容易心急如焚,火烧火燎。这实际上是很难归入竞争范畴的,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身上只不过是一种浮躁和慌张而已。滴水不求朝夕之效,故能坚持穿石的日子;穿石之后,依然平心静气,坚持自己的步伐。这就是沉着。沉着拒绝急攻近利,所以才会勾起人们的长久怀念,所以才会对所有的人永远地发挥作用。
坚持的姿势是不很壮观的。因为它常常要我们把头埋得很低,把眼光盯在脚尖,把嘴巴腾出来帮助呼吸。于是,就不可能气宇轩昂,就不可能目光远大,就不可能慷慨陈词,而只能以一副艰难的样子维持着自己的不屈。
坚持下来很不容易。鲁迅先生非常赞赏虽然是最后一个但仍然坚持跪到终点的人。这样的人在赛程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能鼓舞我们这些虽然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竞技状态来面对我们平淡无奇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豁然开朗的境界,必然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坚持。
这篇短文鼓舞了我相当长的一段日子,而且仍将继续鼓舞下去。但愿它也能鼓舞读到它的每一个人。
最后,献上我对下一届考生的祝福:愿你们在明年决胜高考,愿你们的身影出现在美丽的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