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过来人”的经验,我们试试在不同成绩前提条件下,填报志愿的三种思路。
其一、对成绩达到了重点录取控制线以上的高分考生而言,在第一批录取校中,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重点院校(根据自己的预估成绩),第二志愿填一所本省市较为一般的重点高校(注意分数间距),以确保能上重点;同时尽量避免落入第二批录取。此类考生由于选报专业的空间较大,可不必考虑专业之间的分数差距,并列填报自己理想的专业即可,但为了避免偶然失误造成高分退档,填上“服从调剂”或有条件服从最为稳妥。
同时,在填报第二批录取院校时,第一志愿填一所较好的普通高校,二志愿次之。专业仍然拣满意的填。
其二、对成绩较好的考生,如果确定自己的高考成绩可能在重点线靠上一点,也可以选择一所在重点校行列里平均录取分数较低的学校,但是还有资格在第一志愿选较为理想的专业,其后各志愿专业则必须依次拉开档次--依照所选目标校,每个专业之间要有十来分以上的间距。最后一个志愿做为保底,以争取进入较理想的高校。中档分数的竞争最为激烈和复杂,因为这个档次的学校和考生都是最多的。
其三、对成绩在重点录取线边缘的考生,关键是填好下一批次的志愿。先确定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为上。若学校优先,先和上面的考生一样,在重点校中找一所自己的成绩略高于目标校近几年录取最低分数的院校为第一志愿,再选其录取分最低的冷门专业,填上无条件“服从调剂”。尽管如此小心翼翼,但此类考生仍然不要对此目标报太大的希望,需将精力放在二批录取校的范围内;其次,在第二批录取院校内选择理想的学校。若专业为上,选择余地也较大。首先试着填一所一类校(不要为了“重点”的称号,而牺牲自己的志向),再从第二批录取院校内认真挑个理想的专业。人们普遍认为,作为一般院校,他们之间的综合实力相差不远,各有特色。
选报第一志愿立足录取。尤其对可以勉强挤进重点校行列的考生,此刻关注的应是争取到一流的学校深造。在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氛围浓、教学设施优良、同学层次高的大好人文环境下,即使学的专业冷门,也可通过选修其他课程,为将来考研、出国留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