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教育部就“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一石激起千层浪,已经不是很新鲜的“文理是否分科”话题再度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2月7日,记者通过走访和电话联系的方式,采访了海南部分师生,他们之中大多数支持高中文理分科。
声音:文理分科可以减轻学习压力
“高中文理分科好处多,像我,善于历史、政治,对物理、化学则毫无兴趣。如果不分科,别说考上大学,就连高中学业都难顺利完成。那么多课程,学习压力太大,什么都想学好,结果什么都学不好。”海口一中的高二学生斐然如是说。
采访中,持类似斐然同学这种意见的学生占了大多数。海南中学的高三学生熊莹莹说:高中的课程本身就多,文理分科后,可以减轻学习压力,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去学习,‘术有专攻’嘛。如果文理不分,强迫自己去学习不喜欢的科目,怎么样都学不好的。
除了学生,记者也采访了海南侨中、国兴中学、海口一中的部分老师,支持“文理分科”者也多于反对者。
“文理分科是大势所趋。因为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倾向已经显现,他们有的擅长文科,有的擅长理科。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学生选择侧重文科或理科,有利于他们集中精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海南侨中高三年级老师黎比锋说:“现在的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分科招生,所以高中分科也是为了与大学接轨。”
海口一中高三年级老师彭锐说:“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而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分科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发展学生的特长。”
彭锐称高中文理分科实际上解除了相当多学生的厌学感,让他们重新认识了学习的必要性,正是对文科与理科的正确认识,有的学生很早就放弃了自己不想学又学不好的科目。如果强制性地不分科,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难而退,中辍学业。
“分科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有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文理分科创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轻松学习,并有最大收获。”海南国兴中学黄小宁老师说,其实,文理分科是一种人性举措,它能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习起来更舒心,也更充满兴趣。
声音:文理分科不利于知识均衡
采访中,也有少数学生向记者表示“文理分科”应该取消,持这类意见的学生,多有一个特点:各科成绩较为均衡。
海口一中的高二学生戴彬说,文理分科会导致偏科现象,不利于学生个人的知识均衡,将来到了大学很难参与竞争,而以后出了社会,知识均衡的学生应该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工作。
海南国兴中学的王琳老师一直反对高中文理分科。王琳说,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在高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素质教育也被写入文件,然而,现在这些仍然只是口号,这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认真反思的地方。
王老师说:文理分科之后,学生必须把精力集中到几门课上,反而加剧了竞争的激烈。为了体现“公平”,现在的考试难度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怪、越来越绕。这样的考法就是考两三门课,学生也无法跳出苦海。文理不分科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弱化应试教育,让学生按照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来接受健康的素质教育,让学生摆脱扭曲的教育怪圈,能快乐、自由地、全面地学习。
声音:文理分科问题应辩证地看
文理是否分科?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中立的声音。钟大盛是海南教育研究会的研究员。钟大盛说:关于文理分科的利弊,很早就有人讨论过,这是个老话题。高中文理分科问题应辩证地看,目前仍维持文理分科的局面,是因为现今还没有找到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从文理分科的弊端来看,钟大盛认为过早地文理分科,文科学生理科知识欠缺,而更严重的是,很多理科学生对人文、常识性的知识了解得不够,影响了知识结构,这对他们将来进入管理层有一定的影响。
钟大盛说:很多人认为,如果高考不分科,那么中学教育也就不会分科。那为什么长期以来,高考文理科还是分科了呢?因为高考文理不分科,有诸多局限性。
首先,文理不分科,学生的负担将加重很多,压力会更大。现在学生是学6门,如果不分科,到时就要学9门,学生的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有不少学生很喜欢文科,理科怎么也学不好,这类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如果不分科,势必影响这部分学生的发展。
(人民网海南视窗 梁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