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008年3月重要时事
国内时事:
1、北京奥运会圣火专机2008年3月31日上午抵达北京,火炬接力启动仪式11时在天安门举行。胡锦涛将点燃的火炬交给刘翔,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刘翔成为境内火炬手第一人,手持火炬跑过金水桥。
2、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08年3月22日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于22日举行,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投票率仅35.8%,“公投”未获通过。“公投”结果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08年3月5日至3月18日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温家宝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4、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新年贺词。指出: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将在北京举办。
5、北京时间2008年3月24日17时46分,北京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采集成功,首支祥云火炬点燃,开始全球传递;北京奥组委将接过圣火,于31日带回北京,5月12日火炬将抵达厦门。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晚,火炬将抵达北京“鸟巢”,点燃北京奥运的熊熊圣火。
6、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消费维权主题为“消费与责任”,其涵义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7、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8、2008年3月22日是第16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1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分别为“涉水卫生”和“发展水利、改善民生”。厦门水务集团今年将大力推进分质供水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9、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
10、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草案)》,国务院批准法定节假日调整,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11.2007年12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2.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3.我国第一颗饶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晚发射成功,并于11月5日进入预定的环月轨道,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开始了奔月之旅。
14.“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2007年11月26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发布仪式并讲话。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5、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的17名队员2008年1月12日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随后,厦门青年艺术家吴曦煌创作的黄铜雕塑“华夏苍穹”被竖立在该处,成为中国首尊登上南极的雕塑。
16.经过改革开放 29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人均 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 200美元,增长到现在的超过2000美元,综合国力跃身世界前列。
17.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今天的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公众信心明显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
18.2007年6月30日,国务委员唐家璇代表中央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大熊猫,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增添了喜气、吉祥,中央政府这次赠送的两只大熊猫起名为“乐乐”和“盈盈”。
19.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5月7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20.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晚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一次,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奖项,共评选出53名道德模范。
21、2007年8月8日,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内蒙古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胡锦涛亲笔题写鼎名。
22、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2007年8月3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胡锦涛出席座谈会。他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3.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4.2007年6月5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5.新华社2007年6月3日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计划、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厦门时事
1、2007年厦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超过300亿元,达到348.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86.6亿元,收入总量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增幅均在30%以上。厦门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五年的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是我市又好又快地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将成为我市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2007年,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37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厦门市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均衡增长,体现了厦门市经济正在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3、2007年12月8日,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和市志愿者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建和谐车厢,当文明乘客”活动正式启动。志愿者向主动让座的乘客赠送“文明乘客”三角梅徽章,宣传文明公交的理念。公交车让座蔚然成风。
4、2008年4月3日,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厦门市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这是我国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截至2007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3%;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611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34%,绿地率达33.94%。
5、2008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1月5 日上午鸣枪开跑。希腊马拉松市市长携带自马拉松市采集的圣火火种抵厦,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开幕式及圣火交接仪式。
6.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厦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除了学杂费,首次规定公办学校公开招生计划、招生方法,招收辖区里农民工子女。让更多外来员工、农民工子女平等的电脑派位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这一措施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7、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会于2008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厦门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8、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于2007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厦门因为城市的文明温馨和浪漫清新,再次入选中国青年喜爱的十大旅游目的地。
9、2007年11月30日,首届厦门国际城市环境论坛在厦门召开。来自联合国亚太经合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城市环境研究专家、管理专家近100人,就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题展开了研讨。据悉,以后每3年将在厦门举办一次国际会议。
10、2007年12月17日,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厦门歌舞剧院的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荣获本届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及单项奖“优秀导演奖”。
11.厦门在2007年9月16日启动“2007厦门市公共交通周暨无车日”系列活动,厦门作为首批签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承诺书”的城市之一,向市民宣传公交优先、节能减排的观念,在广大市民群众中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树立“绿色交通与健康”的理念,促进特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2007年11月16日历时16天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落下帷幕,厦门歌仔戏剧团创作排演的优秀剧目《邵江海》成功问鼎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成为迄今为止我市首部荣获“文华大奖”的舞台艺术作品。
13. 2007年5月20日,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日在国务院网公布。
14.2007年11月18日在京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厦门荣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只有厦门、深圳获此殊荣。
15.2007年11月3日,中国(厦门)海水利用与海洋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会展中心举行。厦门将实施“海水有效补充淡水工程”和应急水源建设,培育海水利用新型产业,保障厦门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海水淡化为每天1万吨;到2020年,海水淡化为每天5-10万吨(部分并入自来水网),海水冲厕能力达到每天10万吨。
16.2007年11月23日,厦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和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将举行落成典礼,二者均获得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批准冠名“奥林匹克”,标志着“奥林匹克”正式落地厦门,今后,奥运精神将被传递给更多的厦门市民。
三.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①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③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④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七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人均”
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6.“又好又快”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是“好”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发展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相协调,注重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9.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几年中央关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事:
例如: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5.2%提高到2006年的11.01%;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
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免费;部属师范院校免收学费;
10年调整百次工资涨幅6成;
2007年初提出所有城市(包括县城)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的目标;
2007年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7月决定在79个大中城市开展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预计到2010年覆盖全国等等。
总之,百姓住房、医疗、就业、上学、养老等问题成了执政党的工作重点,出现了民有所乎,党和政府有所应的崭新局面。五年的巨变,闪烁着“利为民所谋”的光彩。
2007年6月—2008年3月重要时事
国内时事:
1、北京奥运会圣火专机2008年3月31日上午抵达北京,火炬接力启动仪式11时在天安门举行。胡锦涛将点燃的火炬交给刘翔,并宣布火炬接力开始。刘翔成为境内火炬手第一人,手持火炬跑过金水桥。
2、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08年3月22日举行了投票。中国国民党籍候选人马英九、萧万长获胜。陈水扁当局不顾海内外强烈反对而执意推动的所谓“入联公投”于22日举行,因投票人数未达总投票权人数的一半,投票率仅35.8%,“公投”未获通过。“公投”结果说明,“台独”分裂势力搞“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3、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08年3月5日至3月18日在北京召开。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习近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温家宝当选为国务院总理。
4、新年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新年贺词。指出: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年,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将在北京举办。
5、北京时间2008年3月24日17时46分,北京奥运圣火在奥林匹亚采集成功,首支祥云火炬点燃,开始全球传递;北京奥组委将接过圣火,于31日带回北京,5月12日火炬将抵达厦门。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晚,火炬将抵达北京“鸟巢”,点燃北京奥运的熊熊圣火。
6、3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消费维权主题为“消费与责任”,其涵义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7、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指出,鉴于购物袋已成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8、2008年3月22日是第16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1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今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分别为“涉水卫生”和“发展水利、改善民生”。厦门水务集团今年将大力推进分质供水的新技术、新设备,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使用。
9、2008年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向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吴征镒颁发奖励证书。
10、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和《职工带薪休假条例(草案)》,国务院批准法定节假日调整,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
11.2007年12月1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隆重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强调,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12.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全国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3.我国第一颗饶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晚发射成功,并于11月5日进入预定的环月轨道,实现中国人千年梦想,开始了奔月之旅。
14.“嫦娥一号”卫星第一张月面图片发布仪式2007年11月26日上午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发布仪式并讲话。温家宝指出,我国首次探月工程的圆满成功,使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开始变为现实,并再一次雄辩地向世人昭示: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上不断谱写新的华章!中华民族完全能够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15、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的17名队员2008年1月12日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随后,厦门青年艺术家吴曦煌创作的黄铜雕塑“华夏苍穹”被竖立在该处,成为中国首尊登上南极的雕塑。
16.经过改革开放 29年来的发展、我国的人均 GDP从建国初期的不足100美元、改革开放初期的不足 200美元,增长到现在的超过2000美元,综合国力跃身世界前列。
17.200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今天的香港继续保持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经济持续增长,社会保持稳定,民生不断改善,公众信心明显增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
18.2007年6月30日,国务委员唐家璇代表中央政府向香港特别行政区赠送大熊猫,为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增添了喜气、吉祥,中央政府这次赠送的两只大熊猫起名为“乐乐”和“盈盈”。
19.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5月7日出台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指出,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增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20.2007年9月18日,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晚会在北京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评选范围最广的一次,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种奖项,共评选出53名道德模范。
21、2007年8月8日,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热烈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向内蒙古赠送“民族团结宝鼎”,胡锦涛亲笔题写鼎名。
22、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2007年8月31日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胡锦涛出席座谈会。他强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必须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
23.2007年6月9日,是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4.2007年6月5日是第三十六个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为呼应这一主题,环保总局将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5.新华社2007年6月3日授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计划、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细则,明确了2010年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厦门时事
1、2007年厦门市财政总收入首次超过300亿元,达到348.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186.6亿元,收入总量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增幅均在30%以上。厦门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连续五年的增幅均保持在16%以上,是我市又好又快地推进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将成为我市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2007年,厦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37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厦门市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均衡增长,体现了厦门市经济正在步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
3、2007年12月8日,由厦门市委文明办和市志愿者联合会共同组织的“建和谐车厢,当文明乘客”活动正式启动。志愿者向主动让座的乘客赠送“文明乘客”三角梅徽章,宣传文明公交的理念。公交车让座蔚然成风。
4、2008年4月3日,全国造林绿化表彰大会在京召开,厦门市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这是我国城市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荣誉。截至2007年底,森林覆盖率达43%;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611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34%,绿地率达33.94%。
5、2008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在1月5 日上午鸣枪开跑。希腊马拉松市市长携带自马拉松市采集的圣火火种抵厦,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开幕式及圣火交接仪式。
6.2007年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厦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全部免除了学杂费,首次规定公办学校公开招生计划、招生方法,招收辖区里农民工子女。让更多外来员工、农民工子女平等的电脑派位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这一措施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保障公民平等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
7、全国双拥模范城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会于2008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厦门再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8、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于2007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厦门因为城市的文明温馨和浪漫清新,再次入选中国青年喜爱的十大旅游目的地。
9、2007年11月30日,首届厦门国际城市环境论坛在厦门召开。来自联合国亚太经合会、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城市环境研究专家、管理专家近100人,就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专题展开了研讨。据悉,以后每3年将在厦门举办一次国际会议。
10、2007年12月17日,第十届中国戏剧节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厦门歌舞剧院的音乐话剧《雁叫长空》荣获本届戏剧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及单项奖“优秀导演奖”。
11.厦门在2007年9月16日启动“2007厦门市公共交通周暨无车日”系列活动,厦门作为首批签署“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承诺书”的城市之一,向市民宣传公交优先、节能减排的观念,在广大市民群众中倡导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和树立“绿色交通与健康”的理念,促进特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12.2007年11月16日历时16天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落下帷幕,厦门歌仔戏剧团创作排演的优秀剧目《邵江海》成功问鼎国家舞台艺术最高奖——第十二届“文华大奖”,成为迄今为止我市首部荣获“文华大奖”的舞台艺术作品。
13. 2007年5月20日,文化部正式批准厦门漆线雕技艺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6月2日在国务院网公布。
14.2007年11月18日在京举行的中外跨国公司CEO圆桌会议上,厦门荣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只有厦门、深圳获此殊荣。
15.2007年11月3日,中国(厦门)海水利用与海洋城市发展国际论坛在会展中心举行。厦门将实施“海水有效补充淡水工程”和应急水源建设,培育海水利用新型产业,保障厦门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海水淡化为每天1万吨;到2020年,海水淡化为每天5-10万吨(部分并入自来水网),海水冲厕能力达到每天10万吨。
16.2007年11月23日,厦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和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将举行落成典礼,二者均获得国际奥委会、中国奥委会批准冠名“奥林匹克”,标志着“奥林匹克”正式落地厦门,今后,奥运精神将被传递给更多的厦门市民。
三.十七大精神
十七大报告新提法、新表述: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①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③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新的理念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④相应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党的十七大的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人均”
中共党代会报告首次提出202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将“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报告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这一目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5.“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6.“又好又快”的发展才是科学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具体体现。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实质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又好又快发展首先是“好”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注重推动发展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相协调,注重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7.“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8.“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首次纳入中国特色政治制度范畴。这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生动体现。
9.中国共产党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近几年中央关于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事:
例如:国家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已从1998年的5.2%提高到2006年的11.01%;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
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免费;部属师范院校免收学费;
10年调整百次工资涨幅6成;
2007年初提出所有城市(包括县城)建立廉租房住房制度的目标;
2007年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7月决定在79个大中城市开展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预计到2010年覆盖全国等等。
总之,百姓住房、医疗、就业、上学、养老等问题成了执政党的工作重点,出现了民有所乎,党和政府有所应的崭新局面。五年的巨变,闪烁着“利为民所谋”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