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中央与北京市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高等学校。学校确立了“立足北京,依托行业,服务首都,面向全国” 的发展定位;全面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已成为能适应国家支柱产业和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相结合,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现设有化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数理系、外语系、体育教学部和工程教育中心等10个教学单位。在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同时,还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等重点大学联合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校还设有国际教育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和成人继续教育及培训。现有本科生6500余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3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发展格局。
学校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文学等五大学科门类开办了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旅游管理和英语等23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环境工程4个专业是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学校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URT)和科技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学校拥有一支爱岗敬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一批在教学、科研中成绩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青年骨干教师。现有教职工83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500人;45%以上的教师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教师治学态度严谨,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和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拥有北京地区首个“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实验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机电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回归工程”创新实验区;国家第1类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和“光机电一体化”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化学工艺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和工程教育中心。学校在重视教学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研促进教学的作用,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发挥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在清洁能源、能源安全及技术经济分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工业装备现代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学校教师主持承担了国家863、973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一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学校占地449亩,总建筑面积164,520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完备。固定资产总值4亿元;图书馆实现了自动化和网络化,并与26所高校实现馆际资源共享,馆藏图书总量达到60万册,电子图书50万种;校园网硬件平台建设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等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需要。
三十年来,学校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培养了大批本科毕业生,为首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2年以来,各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到90%以上。近年来,学生参加北京市组织的数学、物理、英语和数学建模等基础课竞赛、全国大学生体育比赛和北京市高校田径运动会均取得好成绩;一批学生荣获北京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毕业生等光荣称号,学生在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勤奋实干、自强不息”的精神,遵循“宁静致远,务本维新”的校训,紧抓发展机遇,勇于拼搏,开拓创新,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北京市产学研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抗击“非典”先进单位、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团队、首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北京市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北京市优秀教职工之家、首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北京市文明校园和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为国家和北京市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专业设置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重点专业学校建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和“光机电一体化”两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化学工艺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重点实验室 学校建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机电装备技术实验室;“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和“光机电一体化”两个北京市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基地;化学工艺和机械电子工程两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工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近500人,49%的教师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70%。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紧密结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注重发挥相关学科的综合优势,在清洁能源、能源安全及技术经济分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能源工业装备现代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了国家863和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一批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工作,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北京市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3位教授荣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工程教育教学团队、机电测控技术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电工电子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电工学、化工原理、环保设备原理与设计、工程训练等3门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工程制图》等7种教材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基础化学实验》等18本教材获得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项目资助,《电工电子基础实践教程》等7种教材获得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项目资助。学校连年实行北京市级校外名师讲学计划,每年吸引数以百计的著名专家为广大学生开展前沿讲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就业状况
针对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性,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构建从学生入学直至毕业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以持续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倡导全校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和关心就业工作,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教学院(系)和广大教职工通过产学研合作、走访用人单位、利用各种政府网络平台等形式努力开拓就业市场,与数百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联系;学校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大中小型招聘活动,方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洽谈交流;毕业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学校对综合素质好表现的优秀毕业生、特困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全体毕业生根据具体专业面向北京市和全国相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学校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举办就业讲座和个别就业辅导等形式,引导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主动积累就业核心竞争力。通过近期毕业生质量调查表明,我校毕业生业务扎实、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许多企业连续多年来我校招收优秀毕业生,其中包括中国石化集团、中国石油集团、中国航天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SMC(中国)有限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2005~2009年就业率均在93%左右。
收费标准
第十五条 学生一律按学年交纳学费和住宿费,收费按北京市教委和物价局审定的标准执行。学费4200-5000元每年每生,详见各省招生专业目录。住宿费为750-1500元每年每生。如果施行按学分收费方案,正常一次性完成课程学习,四年总费用不高于按学年收费方式。在校生情况 现有本科生6500余人,联合硕士研究生13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000余人,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办学的发展格局。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