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
备注:对考试大纲有疑问的,请直接咨询相关学院。 |
院系 所码 |
院系所名称 |
初试科 目代码 |
初试(自命题)科目名称 |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
010 |
公管学院 |
711 |
政治学原理 |
要求考生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范畴、相关理论和主要观点;熟悉并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与发展,重点掌握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形式、国家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政党制度、政治参与、政治文化、政治发展以及中国的民族和宗教、对外政策等相关理论,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一般原理与方法去分析、解决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实际问题。 考试范围: 一、 政治的涵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政治学在古代的发展;2、近代以来政治学的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发展。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丰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贡献。四、 阶级与国家 1、 阶级与国家的起源;2、 国家的本质;3、 国家的职能;4、 国家的历史类型和国家的消亡;6、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性质。 五、 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 1、 国家权力;2、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3、 国家结构形式;4、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形式。六、 国家机构 1、 国家机构的涵义与构成;2、 西方国家的国家机构;3、 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机构。七、 政治民主1、 政治民主的涵义;2 西方资本主义民主;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八、 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的涵义与作用;2、 政党制度;3、 当代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4、 中国的统一战线。 九、 政治参与 1、政治参与的涵义、特征、类型和作用;2、 西方国家的政治参与;3、 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参与。十、 政治文化 1、 政治文化的涵义与功能;2、 政治社会化;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十一、 政治发展 1、 政治发展的涵义与理论;2、 政治发展的动力与途径;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4、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十二、 民族与宗教 1、民族与宗教的涵义;2、 当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问题;3、 中国的民族与宗教问题。十三、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1、 国际政治;2、 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3、 中国的对外政策。
|
713 |
管理学基础 |
要求:了解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了解所掌握的基本概念、原来、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和理解。 考试范围: 管理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计划与决策、战略管理、组织、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个体行为的基础、激励理论及其应用、群体和团队的建设、领导、沟通及冲突管理、控制、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
811 |
政治学综合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和途径;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及其挫折;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国际政治学概论》:国际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政治的基本动力;国际政治互动的基本形式;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 |
812 |
侨务政策与理论 |
理论篇(国际移民理论;为侨服务理论;和谐侨社理论;涵养侨务资源论;侨务公共外交论);法政篇(晚清时期的侨务政策;民国时期的侨务政策;新中国侨务政策;外国侨务政策);侨务篇(侨务工作概论;国内侨务工作;国外侨务工作;华文教育工作;侨务文化宣传工作);实践篇(侨务工作“十六字”原则;依法护侨:侨捐项目监管制度;涵养资源:海外华文教育;以侨为本:侨务信访工作)。 |
819 |
公共管理学 |
要求考生全面掌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发展历史、学科界定;重点把握公共组织理论、政府改革与治理理论、府际关系、第三部门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政管理、公共政策以及公共管理伦理;并能运用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当前中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考试范围: 1、公共管理及其相关概念、研究范式、学科界定;2、公共组织的定义、类型、结构、过程和行为;3、治理理论、中西方政府改革;4、府际关系界定、历史与现实;5、政府角色、政府作用、政府失败;6、公共政策形成、内容、系统及运行;7、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界定、要素、程序、方法与技术;8、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9、公共财政管理与改革;10、第三部门管理发展、作用;11、战略管理兴起、理论流派与评价;12、公共管理伦理界定、类型、功能与建设、公共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