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3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大纲 - 正文

2020吉首大学微观经济学考研自命题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来源:爱考网 [2019-10-20]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考试科目名称:微观经济学
一、试卷结构
1) 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泛函分析 100%
4)题型结构
a: 名称解释题, 20 分
b: 选择题, 20 分
c: 计算题, 40 分
d:简答题, 2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 1 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1. 了解:(1)理性人;(2)交易;(3)整体经济的运行。
2. 理解:(1)关于个人做出决策的基本结论;(2)关于人们之间相互交易
的基本结论;(3)关于整体经济的基本结论。
3. 运用:(1)通过边际成本与边际利益对理性人的决策;(2)运用市场协
调人们之间经济活动的一种方法。
第 2 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 了解:(1)循环流量图;(2)微观经济学;(3)生产可能性便捷。
2. 理解:(1)经济模型;(2)经济学的特点及分类。
3. 运用:(1)生产可能性边界;(2)经济循环流量图。
第 3 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1. 了解:(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3)机会成本。
2. 理解:(1)比较两个人在生产一种物品时的能力的方法。
3. 运用:(1)运用比较优势原理支持各国间的自由贸易。
第 4 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 了解:(1)需求定理;(2)供给定理;(3)均衡;(4)互补品。
2. 理解:(1)需求的影响因素;(2)供给的影响因素。
3. 运用:(1)均衡分析。
第 5 章 弹性及其应用
1. 了解:(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2)需求、供给价格弹性;(3)需求
收入弹性。
2. 理解:(1)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2)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 运用:(1)需求收入弹性的计算、应用;(2)需求交叉弹性的应用;(3)
需求与供给价格弹性的应用。
第 6 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 了解:(1)价格上限、下限;(2)税收归宿。
2. 理解:(1)价格控制;(2)弹性与税收归宿。
3. 运用:(1)价格控制的应用与影响;(2)税收对市场的影响。
第 7 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 了解:(1)福利经济学;(2)生产者、消费者剩余;(3)效率。
2. 理解:(1)生产者剩余;(2)消费者剩余。
3. 运用:(1)市场效率。
第 8 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1. 了解:(1)无谓损失。
2. 理解:(1)无谓损失产生的原因;(2)无谓损失的影响因素。
3. 运用:(1)弹性、税收规模对无谓损失的影响。
第 9 章 应用:国际贸易
1. 了解:(1)世界价格;(2)关税。
2. 理解:(1)贸易对进口国、出口国的影响;(2)限制贸易。
3. 运用:(1)关税对贸易的影响;(2)进口配额对贸易的影响。
第 10 章 外部性
1. 了解:(1)外部性;(2)矫正税;(3)外部性内在化。
2. 理解:(1)交易成本;(2)科斯定理。
3. 运用:(1)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第 11 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 了解:(1)排他性;(2)公共物品、公共资源;(3)搭便车者。
2. 理解:(1)不同类型物品分类;(2)公共物品的特征及供给方式. 3. 运用:(1)期权市场供给失灵的原因;(2)公共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地悲剧”。
第 13 章 生产成本
1. 了解:(1)生产函数;(2)成本(固定、可变、边际、显性、隐性)。
2. 理解:(1)成本的特性及衡量;(2)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3. 运用:(1)生产函数与总成本的关系;(2)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第 14 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1. 了解:(1)竞争市场;(2)边际收益;(3)沉没成本。
2. 理解:(1)竞争市场的特征根;(2)市场供给曲线的定义及推导。
3. 运用:(1)竞争市场的企业决策。
第 15 章 垄断
1. 了解:(1)垄断企业;(2)自然垄断;(3)价格歧视。
2. 理解:(1)垄断的成因;(2)垄断的福利代价。
3. 运用:(1)垄断企业均衡结果的福利分析;(2)价格歧视的应用及结果。
第 16 章 垄断竞争
1. 了解:(1)寡头;(2)垄断竞争。
2. 理解:(1)垄断竞争的定义、市场特征。
3. 运用:(1)垄断竞争均衡的特征、均衡分析。
第 17 章 生产寡头
1. 了解:(1)卡特尔;(2)纳什均衡;(3)占优策略。
2. 理解:(1)寡头均衡的特征;(2)博弈论基础。
3. 运用:(1)占优策略;(2)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第 18 章 生产要素市场
1. 了解:(1)生产要素;(2)边际产量递减;(3)资本。
2. 理解:(1)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2)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3)生产
要素之间的联系。
3. 运用:(1)劳动市场均衡分析方法。
第 19 章 收入与歧视
1. 了解:(1)效率工资;(2)工会;(3)人力资本。
2. 理解:(1)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2)歧视经济学。
3. 运用:(1)均衡工资的决定因素分析。
第 20 章 收入不平等与贫困
1. 了解:(1)效用;(2)生命周期;(3)持久收入。
2. 理解:(1)不平等的衡量;(2)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3. 运用:(1)减少贫困的政策。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曼昆.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手机版

闽ICP备08106227号-4 闽公网安备 35020602001461号

本站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