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目的的表述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 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 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 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 和谐发展。
3. 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 和理解这一学说,对制订教育目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 基础之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 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 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 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 展的可能性。
5. 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 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订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只有正确地理解马 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并结合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 情况,才能制订出科学的教育目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必须建构起全面发展的教育。对全面发展的教育的认 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内学术界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三育说”,即主张德育、 智育和体育;“四育说”,即主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五育说”,即主张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此外还有“六育说”,即在五育基础上增加了 “心育”。但一般认为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是五育。
(一)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①帮 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②热爱党, 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③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 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④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 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⑤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二)智育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 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是:①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 上,i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②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③培养学生良 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三)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 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在体 育方面的要求是: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 习惯;②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③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 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四)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 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美會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 它的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阔得多。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①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 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 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并使人格 与性情得到陶冶。③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 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既包括艺术美的创造,也包括生活美的创造。 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五)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 育。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①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 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②结合劳动 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 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 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