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在德育工作中如何贯彻平行性原则
(1)精心培养坚强的学生集体。
(2)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6、我国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一、课程类。包括德育的专门课程与学科教学课程。二、实践类。包括模拟社会实践活动和实地社会实践活动。三、组织类。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所组编的集体。四、环境类。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五、管理类。六、传媒类。七、辅导咨询类。
论述题
一、 论述我国学校德育主要内容及内容各部分的关系。
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法制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五者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德育统一体。其中思想教育是灵魂,政治教育是方向,道德教育是核心,法制教育是保障,心理教育是基础。要分别研究五者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五者不可割裂,更不能互相取代。总之,德育的内容体系是以五项内容为纬,以各项内容的不同层次为经,,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从而解决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德育内容的倒挂、脱节、简单重复、脱离实际的问题。
二、 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一) 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二)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1、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不脱离作为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它们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
定义:德育德育的基本矛盾德育内容及依据疏导性原则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陶冶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多选:1、德育的主要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3、德育过程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具有引导性、目的性、组织性不脱离学生学习、教师和同学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