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话不合格者,不能评为三好学生。(5)把“双推”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行政管理和其他有关活动等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常规。在校内专门分工用一定时间从事"双推"工作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计算相应的工作量。
(三)加强师资培训
提高教师水平是实现小学普及普通话要求的关键。各级教育部门除继续抓好师范学校的推广普通话工作外,要进一步贯彻原教育部1984年发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把提高在职教师普通话和汉语拼音水平,纳入教师业务培训计划,并解决好培训基地、师资、经费等问题。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抓好各科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工作,也要抓好教研员的普通话培训工作。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协助教育部门做好这项工作。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要分级负责。盛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地(市)应为区、县培训普通话师资骨干。
(四)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是切实做好学校“双推”工作,逐步实现普及普通话要求的根本保证。要建立、健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双推”工作的组织,确定人员做具体工作。要重视规划、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使这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保证必要的“双推”工作经费,提供必要的设备。要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接待学校干部、师生或者机关干部到学校同干部、师生交谈都应使用普通话,学校领导干部应带头在校园内使用普通话。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干部、师生了解小学普及普通话的意义,认清“双推”工作与整个小学教育工作的关系。宣传教育应有针对性,讲求实效。要加强同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的联系,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
四、制订小学普及普通话的规划
各地接到本通知后,要积极贯彻执行。要通过调查研究,对本盛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小学“双推”工作作一次总的评估,并根据上述普及普通话的要求和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小学普及普通话的规划,于明年第一季度内将情况书面报告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