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 导入
教师引人:爱是美德,爱是心灵的桥梁,爱更是人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在爱心中孕育成长,我们也该用自己的爱心做出回报,将爱的芬芳撒播四方。让我们将爱心化作行动,相互关,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引人本课课题:奏响爱的和弦
★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为什么“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
学生:因为在他身处困境的时候,是那位中年男子帮助了他,因此,他希望这份爱能一直延续下去。
教师引导:这是一个感人的爱心接力的故事,在故事中,每一个得到别人帮助的人都用行动将爱心不停地传递给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是的,生活中我们得到或者付出的每一份关爱都会深深地感动我们或者他人,这份感动是爱的源泉,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个◎第一个◆的故事。
教师:有人说:“一个只知道被爱而不知道爱人的人,是不懂得爱的人。”谈谈你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提着个灯笼走路?”那盲人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照路,而是给别人提供光明。这样,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别人可以安全地走路,也等于帮助了自己”。
我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被爱,而是要懂得去爱别人。如果不懂得爱人,又如何能被人所爱呢?爱应当是双向的、互动的,因此,在享受被爱的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人和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
★将爱心化作行动,奏响爱的和弦
由于教材第二目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的内容主要立足点是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因此,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应当主要通过学生的探讨、讨论、交流,特别是学生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明确的行为导向,让学生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向他人和社会奉献爱心。
(一)奉献爱心之—“乐于助人”
老师讲述故事:
教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能使我们体验到爱的快乐和愉悦。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二个◎的故事,完成第一个◆的问题,并且请同学进行相互交流。
教师用名言过渡:
你的行为一旦有了爱的名义,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充满了乐趣和动力,你的心灵也变得纯净和坦然……
活动一:
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
活动步骤:1.学生讲述自己助人为乐的经历和体验。
2.全班同学举手表决,选出班级的“助人为乐之星”。
3.当选同学发表感言或者老师点评。
(二)奉献爱心之二—“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1.社会公益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一个◆的内容。
教师:在上面的故事里,人们通过“无偿献血”、“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方式表达了对他人和社会的爱心,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了关心和爱护。除此之外,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社会公益活动的方式呢?你参加过给他人献爱心的公益活吗?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学生回答:略。
活动二: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我为社区作贡献”的服务社区的社会公益活动方案。
活动步骤: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方案。
2.学生交流活动方案。
3.评选出最佳活动方案,课后实施。(详见第四课时:活动课)
活动设计示例:
活动名称:“美化社区’环保服务活动
活动目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活动内容:一是在社区宣传环保知识,教育社区居民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塑料袋打结后存放,垃圾分类存放、回收等好习惯;二是开展“你扔我收,变皮为宝”活动,在社区内设置废旧电池回收箱,收集废旧物品,集中处理,变废为宝。
2.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三个◎第二个◆的内容。
教师:在徐本禹的“感动”下,全国志愿者支援山区教育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这说明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