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在某种程度上受关注的程度一点也不亚于高考,因为在许多家长和学生眼里,中考成绩不仅决定未来高中三年的学习环境,甚至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命运,因而填志愿成为一大关键。为了让孩子进一所理想的高中,一些家长宁可冒着“两头空”的风险,也要“赌”上一把——
A中考填报志愿遭遇“两头空”
今年6月,市民沈先生的女儿今年中考考了670分,这个分数进桐高当然是不能指望的,不过对于去年择优班分数线只有652分的桐乡历史名校——桐乡一中来说,她的分数还是很有希望被录取的。为了能让女儿进入桐乡一中读书,沈先生千打听万请教,在得到包括相关老师、领导和社会人士在内大部分人的“肯定能进一中重点班”的判断后,满怀信心地在第一志愿栏中写下了“桐乡一中”。但人算不如天算,今年桐乡一中重点线比去年择优线还高出了许多,达到了675分,670分的分数自然不能被一中录取。听到这个消息,沈先生很无奈,因为为了确保女儿不被别的高中招收去,在填报志愿时第二和第三志愿都没填,这下好了,一中进不了,其他学校又因没报而去不了,成了地地道道的“两头空”。
沈先生介绍,这次中考填志愿还有其他几十名学生同样出现了他女儿这种情况,知道自己的分数进不了桐高后都想进一中,因为在这些家长眼里,除了桐高,一中这所老牌学校是他们的不二选择。沈先生说,女儿初中时就读桐乡六中振东校区,在班级里一直处于5至10名之间,学习成绩比较稳定,这次中考发挥还算正常,所以很多老师都说按照他女儿的分数进一中应该没问题。“在得知女儿考了670分之后,马上咨询教育界朋友,得到的答复都是按照去年的分数线进一中重点班肯定没问题的,没必要再填其他学校了。”沈先生说,填报志愿不管对考生还是对其家长,都是外行,得事先咨询老师或者教育部门人员,再根据他们的意见来作决定,虽然出现这样的事情主要问题在于家长自身,但填报志愿时某些老师和学校领导的意见也很关键。不得已,沈先生女儿和其他类似的一些学生在政府和教育局的协调下,茅盾中学通过自主招生名额扩招了他们,但这些考生的学费有一半以上是以三限生收费标准来收取的,跟公费标准相比得多交2万多元。
无独有偶,7月中旬,一名学生家长也向记者反映,称这次儿子中考填报志愿填错了,“亏”了2万多元钱。原来该家长的儿子在中考时也考了670分的成绩,原本在填报志愿之后就可以在家坐等录取通知,可等来的是桐乡一中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75分的消息,未到分数的一律进不了。为了能让儿子念上高中,他托了朋友去凤高咨询,校方称他的儿子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填凤高,而且他们学校按第一志愿录取考生,名额也已经满了。无奈之下也只能多花2万多元钱进了茅盾中学。他说,这次儿子考得还不错,虽然桐高进不了,但“冲”一中还是很有希望的,哪知会落到这个地步,要是知道今年一中的分数线这么高,就直接报凤高或茅高择优班了,省钱还不说,还能受到老师的器重,因为像670分这样的分数如果进一中算不上高分,但换到凤高或茅高可能成了“香饽饽”了。
B为何考生扎堆报一中?
业内人士分析,造成今年扎堆填报一中的现象关键因素在于一中近几年的一本上线率较高,因而除桐高外,相比于其他几所普高在招生上具有较大优势。在记者采访的多名家长中,不少人说填报志愿前通过各种渠道咨询过相关老师,在得到多数肯定的答案后才敢落笔填写。业内人士指出,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填报哪所学校不能一味地听取某个学校领导或老师的意见,考生填报志愿时他们只能给家长提供参考意见,而绝对不能“打包票”,一定说能被哪所学校录取,因为一旦录取不了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由于填报志愿失误导致数十名学生无普高可上的情况发生后,政府和教育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协调措施,最终将这些学生安排进入茅盾中学读书,但毕竟这部分学生比那些正常录取的考生要多付2万多元钱,给这些考生的家长带来了额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