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钙、铁、锌等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3.有损人体健康的一氧化碳、甲醛、黄曲霉素等物质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1.废水、废气、废渣处理的必要性及处理的一般原则
2.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3.合理使用化肥 、农药,保护环境
B
B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了解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
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
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与实验
目标层次 内 容
初步学习 1.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
2.运用简单装置和方法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3.化学科学探究的简单方法和过程
初步学会 1.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4.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5.溶液酸碱性、pH的测定
6.常见物质的检验
六、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
七、试卷难度
容易题(难度值0.7以上) 约80%(80分)
稍难题(难度值0.5~0.7 ) 约 10%(10分)
较难题(难度值0.3~0.5 ) 约10%(10分)
考试合格率达80%。
八、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试题题型比例
选择题(单选)约30%(约30分) 填空与简答 约30%(约30分)
实验与探究 约32%(约30分) 计算题 约10%(约10分)
九、试题示例
(一)容易题
1.“地沟油”的加工,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下列辨别某瓶装油是否为“地沟油”
的几种做法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看油的透明度 B.闻油的气味
C.将油点燃听声响 D.问油的生产厂家
答案:C
2. 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B.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氢氧化钠固体由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构成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答案:B
3.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进行原因分析,不成立的是( )
A.实验前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 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 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答案:D
4.配制下列溶液,所使用的溶剂不是水的是
A.稀硫酸 B.生理盐水 C.碘酒溶液 D.硫酸铜溶液
答案:C
5.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下列元素中,因摄入量不足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畸形的是 ( )
A.铁 B.钙 C. 碘 D.锌
答案:B
6.下列粒子由一个原子获得两个电子而形成的是( )
A.Na+ B. Cl C.S2― D.Ca2+
答案:C
7.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答案:B
8.实验室有一瓶石灰水,为确定它是否变质,最终能得到结论的做法是( )
A.猜想假设 B.查阅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答案:C
9.氢氟酸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雕刻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4HF + SiO2 == SiF4↑+ 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D
(二)稍难题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在该温度下将4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
A.40.0g B.31.6g C.131.6g D.140.0 g
答案:C
2.若是人体内的CO2不能顺利排出体外,会造成人体血液的酸性( )
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先增强后减弱
答案:A
3.小明同学在家里设计了以下“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
A.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导线等实验用品试验纯碱溶液的导电性
B.用洁厕精(主要成分是盐酸)来除去铁锈
C.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
D.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答案:C
4.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金黄相似,市面上有人用它制成假金元宝行骗,使用化学试剂揭穿骗局,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
A.硫酸铜溶液 B.氯化镁溶液 C.盐酸 D.硝酸汞溶液
答案:B
5.小建同学在实验室称取15g NaOH固体并量取45g蒸馏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结果所配得的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大于25% ,原因可能是( )
A.所用的NaOH已潮解
B.NaOH固体的溶解度变大
C.将NaOH固体放在纸上称量后倒入烧杯中有少量残留在纸上
D.用量筒量取水倒入烧杯中时有水溅出
答案:D
6.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与原理。
(1)铝塑板是一种房屋装修材料,它是在聚乙烯塑料中加入氢氧化铝等物质而制成。聚乙烯塑料属于 (填标号)。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2)使用洗洁精更容易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是: (选填“溶
解”、“乳化”或“催化”)作用。
(3)在抗击旱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干冰。干冰主要是用于: 。
(4)下表是几种植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某地土壤呈弱碱性,你认为该地最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农作物 茶树 烟草 水稻 甘草
pH 5.0~5.5 5.0~6.0 6.0~7.0 7.2~8.5
(5)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原理是利用镁粉与水反应放出的热对食物进行加热。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中放出的热能是由 能转化成的。
答案:
(1)C (2)乳化(3)人工降雨(4)甘草(5)Mg+2H2O == Mg(OH)2+H2↑;化学
7.过氧乙酸是一种高效广谱杀菌剂。水灾过后,为预防灾区发生瘟疫,常用0.2%的过氧乙酸溶液进行环境的表面消毒。对于20%的过氧乙酸溶液8Kg,请计算:
(1)含溶质过氧乙酸多少千克?
(2)可稀释成0.2%的过氧乙酸溶液多少千克?
答案:
(1)1.6 Kg
(2)800 Kg 。
8.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装置B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
(3)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序号)。甲烷气体一般采用装置C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右图所示,据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4)用装置C收集气体前,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尽的操作方法是:
答案:
(1)酒精灯 铁架台
(2)2H2O2 2H2O+O2↑ CO2[或二氧化碳或氢气(H2)]
(3)A 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4)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再把集气瓶倒扣在水槽中,保持瓶内水充盈,瓶底无气泡。
(三)较难题
1.氯化铁溶液显黄色,其中存在的离子有Fe3+ 和Cl−。在含有Cl−的溶液中加入AgNO3 溶液生成白色AgCl沉淀,在含有Fe3+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Fe(OH)3红褐色沉淀。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氯化铁溶液的黄色不是Cl―引起的,设计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 )
A.观察氯化钠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C.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D.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黑色
答案:D
2.化学学科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某化学
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H2O + C高温===== CO + H2 置换反应
3. 小云同学在整理厨房时不小心将一瓶醋打翻,醋洒在火炉旁的一堆草木灰上,发现有大量的气泡生成。激发了兴趣,于是他决定与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草木灰的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根据所学酸碱盐知识,同学们猜想草木灰中含有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盐类物质,于是,设计并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锥形瓶A内有大量的气泡
冒出,试管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
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试管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如下结
论:草木灰中一定含有 (选填“硫酸盐”、“碳酸盐”或
“硝酸盐”)。
[探究活动二]
资料摘要Ⅰ:
多种金属化合物在灼烧时,产生的火焰呈现各种特殊的颜色,例如下表。
化合物所含金属元素 钙元素 钾元素 铜元素
灼烧产生火焰颜色 砖红色 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片) 绿色
资料摘要Ⅱ:碳酸钾与碳酸钠、碳酸氢钾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氢钠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同学们认为还必须对草木灰中存在的盐类物质中所含的金属元素进行探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取草木灰样品在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观察到火焰呈 色,由此得出草木灰含有钾元素的结论。
(2)综合上述探究结果,进一步猜测草木灰中含有的钾盐是:
a. KHCO3 b. c. 的混合物。
(3)小红认为上述猜测 是错误的。理由是草木灰经柴草燃烧而成, 。
(4)请你写出上述“探究活动一”中,锥形瓶A内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述草木灰的用途之一: 。老师指出:草木灰成分复杂,其中所含其它成分的探究有待同学们后续进行。
答案:
探究活动一
CO2(或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