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山西省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
二、命题要求
1.命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
2.命题兼顾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使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3.命题既要考虑到初中阶段义务教育的特点,也要考虑到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命题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命题本着“保持山西特色,适度有所创新”的原则进行,内容上注重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
6.命题力求科学、简约。注意选文与试题表述形式的规范性;注意试卷结构的简约与合理;注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处理好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注意控制试题量,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三、考试内容
语文学科考试的主要内容为:基础;阅读(古诗文、现代文);写作。基础以山西省现行不同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为主。古诗文默写、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课外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为主。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为主。具体要求如下表:
|
考试内容 |
具体要求 |
|
基础 |
正确、端正书写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正确辨析运用词语、标点、句子等。识记作家作品,默写文言诗文。 |
|
阅读 |
古诗文阅读 |
1.能够顺畅地朗读,读音正确,节奏合理。
2.了解古诗文名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识。
3.能理解古诗文中常用词语的含义。
4.了解句意,能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理解古诗文的基本内容,背诵和默写规定的古诗文。
6.对古诗文中的关键词句、写作特色等能够作必要的理解和赏析。
|
|
现代文阅读 |
1.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并筛选提取重要信息。
2.能理清行文思路,看出文章各部分间的联系,找出过渡性的词、句、段等。
3.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5.欣赏作品,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阅读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作出判断。
7.阅读说明文,能把握辨析说明文结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
8.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9.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0.了解开门见山、前后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承上启下、倒叙插叙、卒章显志、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借景抒情、动静结合、叙议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等表现手法。 |
|
写作 |
1.准确理解题意。
2.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6.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标点正确。 |
四、形式、结构及题型
1、考试形式:采用书面笔试、闭卷的形式,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结构:基础( 约20分);阅读(约50分);写作(约50分)。
3、考试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适当结合一定的客观题。
数 学
一、考试依据
山西省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以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命题要求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考查内容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数学学业考试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关注《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核心观念和思想方法。
3、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和潜能。
4、试题设计应当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题意明确、不产生歧义,要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避免在试题的背景或解答中出现与生活经验或其他科学原理相悖的情形。同时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保持一致。
三、考试内容
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第三学段(7~9年级)数学科目的终结性考试,山西省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应当围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以“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四大学习领域,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为依据。
具体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等。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和代数运算的意义、算理,能够合理地进行基本运算与估算;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有效地使用代数运算、代数模型及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能够借助不同的方法探索几何对象的有关性质;能够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几何对象的大小、形状以及相对位置关系;能够在头脑里构建几何对象,进行几何图形的分解与组合,能对某些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能够借助数学证明的方法确认数学命题的正确性。
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结合实际需要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有效地表达数据特征,会根据数据结果做合理的预测;了解概率的基本含义,能够借助概率模型或通过设计具体活动解释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
2、数学活动过程
考查的主要方面包括: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思维水平,对活动对象、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深度;从事探究、证明等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信心等;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活动获得数学猜想,并寻求证明猜想的合理性;能够使用恰当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考过程。
3、数学思考
学生在数感与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意识、推理能力、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能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够使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并借助符号转换活动获得对事物的理解;能够观察到现实生活中的基本几何现象;能够运用图形形象地表达问题、借助直观进行思考与推理;能意识到借助统计活动去收集信息是做出合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面对数据时能对它的来源、处理方法和由此而得到的推测性结论做合理的质疑;能够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一些确定、不确定现象;能从事基本的观察、分析、实验、猜想和推理的活动,并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解决问题
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合乎逻辑地与他人交流,具有初步的反思意识等。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考试形式
采用书面笔试闭卷形式,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试卷结构
试卷分Ⅰ、Ⅱ两卷,其中第Ⅰ卷为选择题,采用机读卡答卷。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试题内容及题型的分值分布比例如下:
|
分值比例
内容及题型 |
分值分布比例 |
|
内 容 |
数与代数 |
约43% |
|
空间与图形 |
约42% |
|
统计与概率 |
约15% |
|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考查结合在上述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 |
|
题 型 |
第Ⅰ卷 |
选择题(单项选择) |
约20% |
|
第Ⅱ卷 |
填空题(直接填结果) |
约15% |
|
解答题(含计算题、证明题、开放题、探究题、信息分析题、应用题等。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理过程) |
约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