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②同时自己能吃苦的素质(摔了跤,不叫苦、不抱怨;饭菜不挑剔)与下文“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一句中体现出的苏州精神相照应,揭示了与苏州一见如故的深层原因。
17.(1分)父亲说:“苏州人这么富,到底还是苦出来的。”这是父亲对苏州的最深感触。
(2分)这句话深刻的把握住了苏州这个城市繁荣的根本原因,这句话也道出了苏州的城市精神。从中可见父亲对苏州有着深切的认识。(基本意思对即可。)
18.(1分)从结构上看,此句是过渡。 (2分)从内容上看,父亲绝非对苏州没有印象。后来父亲 终于说出深有感触的话语来,可见一开始的沉默其实是意味深长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9.(1分) “那天我们路过的时候,正好有一个黝黑精瘦的中年男人,裤腿卷 得老高,从池塘里担了深挖出的泥淤,赤着脚往旁边的田里去。那是真正最好的绿肥。在九月的阳光下,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男人额头上的褶皱和慢慢滚落的汗珠。” (2 分)作者通过对素不相识的农人的描写,展现了农人所具有的“辛劳而充实”“朴实而满足”的品格,从而也揭示了苏州繁荣和富庶的原因。
20.(1分)①父亲希望“我”在苏州读大学期间,能把苏州当作心灵之乡,安下心来,用功苦读。
(2分)②父亲希望“我”好好品悟苏州,随时捕捉苏州人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把苏州这个城市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转化为自身成长的不竭动力,使心灵走向成熟。
(1分)③而这一切又绝不是靠说教能达到目的的,因此父亲才坦然的对待“我”的洋相,才在看到素不相识的农人时不失时机地对“我”进行启发,使“我”很快就融入了苏州,与苏州一见如故。
(以上阅读理解题的批阅,可根据学生的回答,酌情给分) 21.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