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县教育局,各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市教育局所属相关学校:
现将《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简称《考试说明》)印发给你们,请及时传达到各个初中,要求各初中和授课教师按照《考试说明》做好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的各项工作。
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进行,从《考试说明》公布之日起,未经市教育局允许,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再说明和解释,不得发布与命题有关的任何信息,不得以任何理由编撰有关考试命题改革的意向和动态的资料。对违反此项规定的人员和部门,市教育局将给予全市性的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如果具有命题审题资格的人员参与其中,取消其命题审题资格的同时给予严肃处理。
各区市县教育局、先导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局所属相关学校要严格遵守上述规定,并依据《考试说明》将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附件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语文、英语、日语、数学、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信息.doc大连市2012年中考考试说明大纲发布
语 文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语文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语文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语文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2005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指导•语文》、《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 命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水平。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实际,客观、公正地衡量每一个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使语文考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服务。
2.命题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处理好课程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关系,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语文的积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
3.语文试题要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性,符合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要注意通过测试发现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理解并尊重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
4.命题应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选择文质兼美、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阅读测试材料,注意材料思想内容的价值导向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适当控制难度及篇幅,处理好教材直接涉及的教学内容与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
5.作文命题力求富有新意,努力设计符合学生认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试题,有利于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6.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测试方式,合理确定试卷结构,灵活地设置题目,不断完善测试题型,分散试卷难点,以更好地测查学生的语文水平,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杜绝偏题、怪题、错题。
7.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考试命题有利于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语文学业质量标准》,考虑全市初中语文教学实际,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
1.识字、写字。
识字与写字的考查包括汉语拼音、识字和写字三方面的内容。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写的能力;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写字的考查,要求学生能根据汉字的间架结构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
学生应能够正确识记、使用《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要求掌握的3500个常用字及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词语。
2.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与运用。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及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古今优秀诗文的能力,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恰当运用古今优秀诗文进行合理表达的能力。
3.语言运用能力。
结合具体的语境考查语言的运用情况。如能够辨识、修改病句,会对对联,会造句,会仿写,能提炼概括信息,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4.文学常识的积累。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考查学生对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的了解情况。
5.名著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课程标准》及人教版语文教材推荐的名著的阅读情况。要求学生整体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进行概述并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古诗文阅读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常见文言实词:安、卑、被、本、比、鄙、毕、别、兵、病、策、曾、尝、长、朝、诚、出、初、辞、从、达、旦、当、道、得、独、度、对、尔、发、伐、方、奉、复、负、故、顾、固、观、归、国、恨、会、或、极、及、疾、即、计、既、假、间、见、将、尽、就、居、举、绝、类、良、怜、临、略、名、莫、期、奇、起、遣、穷、求、去、若、塞、善、稍、少、舍、胜、师、识、食、使、始、是、视、适、书、孰、数、属、戍、说、素、遂、所、汤、徒、亡、微、文、闻、鲜、相、信、兴、修、许、寻、一、宜、遗、已、易、意、益、诣、阴、引、余、语、狱、欲、喻、再、彰、知、止、致、置、治、逐、走、卒、坐。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3.能够正确断句。
4.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语意重要或句式特殊的句子。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阅读两个选段,一段取材于人教版语文教材,另一段取材于课外。课外文言文的难度略低于教材,考点在课内。
古诗词赏析取材于课外。
(三)现代文阅读
1.阅读文章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探讨疑难问题。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能分析其作用。
4.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现代文阅读两个语段,均取材于课外,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四)写作
1.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
2.写作感情真挚,努力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能通过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尽可能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像,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的方式等,进行改写。
7.写作与“综合性学习”相结合。
8.能书写规范的汉字,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四、考试形式、时间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图表题、修改题、批注题和作文题等。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卷面满分为150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英 语
一、 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英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英语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使其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市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英语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初中阶段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应用性:着重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题目设计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全市不同区域考生的现实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考生水平的发挥。
4.真实性: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语言素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5.科学性:确保题目中语言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合理性。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有效控制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努力实现试卷结构的简约化。
6.导向性:学业考试要注重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导向作用,注重英语听说读写技能考查的全面性。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的五级内容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新标准英语》教材内容为依托,并考虑全市初中英语教学实际,制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能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见附录);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熟悉与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生活、日常生活、科学文化等《英语课程标准》五级要求中所规定的话题,并能够理解和表达问候、感谢、介绍等交际功能。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从口头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考生应能:
(1)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针对所听对话或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2.口语
考查在较为真实的语境中,沟通交流,描述事物,表达情感,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主要考查口头表达的实际效果,兼顾流利性和准确性。考生应能:
(1)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能复述课文大意;
(2)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3)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4)有效地询问信息,请求帮助;
(5)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
(6)在口语交流活动中语音准确,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3.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生词率不超过3%),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70词。考生应能:
(1)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4)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基本的推理;
(6)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和态度。
4.写
能根据图示、表格以及文字等信息提示,按要求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所写内容要语意连贯,语言通顺,符合逻辑。考生应能:
(1)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句子翻译;
(2)根据写作要求选择素材;
(3)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
(4)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5)正确、规范、清楚地书写英语词语和句子,并注意词的大小写,词距,标点等。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英语学业考试包括口语测试,听力测试和笔试三部分,测试分别独立进行。
1.口语测试:开卷,独立完成。
2.听力测试:笔试、闭卷。
3.笔试:闭卷。
笔试一般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考查一般通过单项填空的形式,在具体情境中考查考生对词法、句法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通过对话考查考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完形填空考查考生在阅读理解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通过阅读理解考查考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句子翻译或按要求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能力。
考试题目的背景材料一部分取自所学教材(不少于三分之一),一部分取自课外原汁原味的素材或加以改编的材料。
(二)考试时间
1.口语考试时间为3分钟。
2.听力考试时间为30分钟。
3.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听力部分一般包括:
(1)对话与图片匹配;
(2)小对话理解;
(3)长对话理解;
(4)短文理解;
(5)听独白回答问题。
笔试部分通常包括:
(1)单项填空;
(2)完形填空;
(3)阅读理解;
(4)情景交际;
(5)写(句子翻译和书面表达)。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口试部分:采用等级呈现方式,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听力部分:卷面满分为50分,卷面总分数转化为等级,设定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依次转换为10、7、5、3分后,计入升学总分。
笔试部分:卷面满分为140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
附录:词法和语法
1.名词
(1)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
(2)不可数名词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 (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
(2)系动词
(3)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4)助动词
(5)情态动词
10.时态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4)一般将来时
(5)过去进行时
(6)现在完成时
11.被动语态
12.动词不定式
13.构词法
(1)合成法
(2)派生法
(3)缩写和简写
14.句子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15.句子成分
(1)主语
(2)谓语(主谓一致)
(3)表语
(4)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5)定语
(6)状语
16.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1)主语+系动词+表语
(2)主语+不及物动词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6)there be 句型
17.并列复合句
18.主从复合句
(1)宾语从句
(2)状语从句
(3)定语从句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日 语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日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日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日语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日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日语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日语学科的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日语课程标准》、《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和我市初中日语教学实际,力求反映考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发挥评价对初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以促进全市初中日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基础性:日语学业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初中阶段的日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应用性:着重考查考生在识记、理解日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泛知识化特点。
3.适切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题目设计贴近考生的生活,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全市不同区域考生的现实差异,有利于不同层次考生水平的发挥。
4.真实性:要选用真实、自然的日语语言素材,创设较为真实的语言情境,考查考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5.科学性:确保题目中语言知识的准确性、语言表达的得体性、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与合理性。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有效控制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努力实现试卷结构的简约化,难度分散化。
6.导向性:学业考试要注重试题对初中日语教学的导向作用,注重日语听说读写技能考查的全面性。考试命题要有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日语课程标准》三级目标的要求,参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的内容,并考虑全市初中日语教学实际,编制本学科考试内容。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能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词法知识(见附录),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词汇800个。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考查考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判断、归纳、综合的能力。
(1)能听懂一般提问;
(2)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话题熟悉的语段;
(3)能听懂连续的指令并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4)能通过语境和非语言提示推测生词的意思。把握语段的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阅读
要求考生能读懂初中生所熟悉的一般性话题的简短语段(生词率不超2%)。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要义;
(2)获取文中主要信息,理解具体情节;
(3)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4)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能做出简单的判断和基本的推理;
(6)能理解作者的基本意图和情感。
3.书写
能根据指定题目及文字等信息提示,按要求用日语进行书面表达。所写内容要语意连贯,符合逻辑,语言通顺,语法正确。考生应能: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问题回答,或运用所学日语较为恰当地对所熟悉的身边的人或事物进行简单描述;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用日语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表达个人情感与思想。
(1)能正确、规范、清楚地书写日语词语和句子,并注意词间距、标点等;
(2)能简单且符合逻辑地描述人物或事件;
(3)能结合所学日语知识,写日语书信(电子邮件)、日记等应用文体;
(4)话题项目符合《日语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听力、闭卷;笔试、闭卷。
笔试一般采用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主客观试题分数分配比例适当,考查考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考查一般通过单项选择、书写外来词汇的形式,在具体语境中考查考生对词汇、句法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语言运用一般通过词类比较、搭配使用及交际对话等考查考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交际用语符合《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语言材料;助词填空、用言活用等考查考生根据句义运用掌握语言的能力;翻译短文或对话考查考生对短句的逻辑结构分析及运用能力;通过短文阅读考查考生在阅读欣赏过程中捕捉信息的能力;短文理解注重考查考生在读懂短文基础上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能力;通过书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汇及句型等,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日语书面表达的能力;书面表达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的背景材料一部分取自所学教材内容,一部分取自课外原汁原味的素材或加以改编的材料。
(二)考试时间
听力考试时间为30分钟,笔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本学科试卷包括听力和笔试两部分。
听力部分包括五种题型:句子理解、听对话选图、对话理解、短文理解、短文填空。
笔试部分包括八种题型:选择单词、知识运用、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助词填空、用言活用、翻译短文或对话、阅读理解、书写。
2.分值与难度结构
听力试卷卷面满分为50分。卷面总分数转化为等级,设定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依次转换为10、7、5、3分后,计入升学总分。
笔试卷面满分为140分。
在试题的难易程度上,低、中、高三档试题分值的比例为7:2:1。
附录:词法和语法
一、词类
(一)名词
1.普通名词
2.专有名词
3.特殊名词
(1)代词
(2)数量词
(3)表示时间的词
(二)“こそあど”系列词
(三)代词
1.人称代词
2.疑问代词
3.指示代词
4.不定代词
(四)词缀
1.前缀
2.后缀
(五)数词
1.基数词
2.量词
(六)动词(自/他动词)
1.一类动词的词尾变化及用法;
2.二类动词的词尾变化及用法;
3.三类动词的词尾变化及用法。
(七)连体词
(八)形容词
1.一类形容词的接续方法;
2.二类形容词的接续方法。
(九)副词
(十)接续词
(十一)感叹词
(十二)助词
二、句子分类
1.陈述句
2.疑问句
3.祈使句
4.感叹句
三、语法项目
Vう[意志][提议]
V うと思う [意志]
か[疑问][选择]
か[不定]
が[主体][客体]
が[转折][单纯接续]
から[空间的起点][时间的起点]
から[原因]
くらい/ぐらい[概数]
けれども[转折]
こと[名物化]
しか[强调数量少]
ずつ[等量分配]
そうだ[传闻]
V/Aた[过去]
Nだ[判断]
Vたい[愿望]
Vたがる[愿望]
だけ[限定]
V/Aたり/だり[并列]
V/A/Nだろう[推测]
Vて/で[先后顺序][并列][中顿][原因][方式]
Aて/で[并列][原因][中顿]
で[动作的场所][工具][材料][原因][基准]
Vてある[动作结果的持续]
Vていく[由近及远的移动]
Vている[进行][持续]
Vてから[先后顺序]
Vてください[请求]
Vてくる[由远及近的移动]
と[互相动作的对象][同一动作的参与者][内容]
と[并列]
V/Aと[条件]
と思う[意见][判断]
V/Aない[否定]
Vながら[同时]
Vなさい[命令]
など[举例]
V/A/Nなら[假定]
に[存在的场所][到达的地点][移动的目的][时间][对象][变化的结果][基准][比例的基准]
NにNがある/いる[存在]
ね[征求对方赞同][确认][感叹]
の[领属][所属][主体][客体][同位]
の[名物化]
V/Aので[原因]
は[主题][ 对比]
V/Aば[假定]
NはNにある/いる[所在]
へ[方向]
ほど[概数][比较的基准]
まで[空间的终点][时间的终点][范围的界限]
も[类同][举例][强调数量多]
や[举例性并列]
よ[主张、提醒对方注意]
より[比较]
わ[(语气和缓的)的主张]
を[客体] [通过的场所][离开的地点]
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学业考试说明
数 学
一、考试性质与命题依据
初中毕业升学数学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数学学习方面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数学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数学学业考试命题主要依据《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数学学业考试命题指导》、《大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和中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以及大连市数学教学的实际。
二、命题指导思想与命题原则
(一)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1.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全面落实《数学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引导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2.数学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3.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数学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原则
1.考查内容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应首先关注《数学课程标准》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一方面,具体的考查内容涵盖《数学课程标准》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所有试题(包括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也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不能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能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实质性或必备性的内容。
2.试题素材、求解方式等要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应当是公平的。即要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3.试题背景要符合学生的现实
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试题所蕴涵的数学应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
4.试题设计应科学、有效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难度分布合理,难点应分散;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
试题设计与其要达到的考查目标应当一致。
试题的求解过程应反映《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
5.适当增加教材改编题,引导教师重视教材,克服以练代教、盲目训练的弊端。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学生数学学习成果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大连市初中学业质量标准•数学》,9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获得在未来社会生活中所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
二是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一些自然与社会现象,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是能够自主地从事一些数学探究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理解他人的观点;
四是能够形成一些基本的思维方式,达到一定的抽象思维水平等。
(二)具体考查内容与要求
具体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问题解决能力等。
针对具体考查内容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1)数与代数
● 数与式
了解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会比较实数的大小,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及意义。了解乘方与开方的概念, 并理解这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其混合运算的基本过程,善于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具有良好的数感,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解释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通过考虑提供的资料,能找到特定问题所需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数值计算相应代数式的值。了解整式与分式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运算及分式加、减、乘、除运算(包括约分和通分)。了解整式乘法公式及其几何背景,能利用它们简化运算。因式分解式子的指数必须是正整数,且只要求能够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其他方法不作为必考内容。
● 方程与不等式
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方程或方程组并会求解,有意识地根据所得解在现实世界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从而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和配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通过分析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或利用数轴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在了解不等式意义的基础上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 函数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函数解析式以及函数自变量的现实意义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具体的函数值。能够借助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讨论相应函数的基本性质;在给定函数图象的情境中,能结合图象本身进行相应的函数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在具体情境中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从图象的变化上认识不同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会利用一次函数图象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会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大致范围。能利用三种函数表述方式表示实际问题的数学信息,并探索问题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2)空间与图形
● 图形的认识
能估计并会比较角的大小,会进行度、分、秒之间的简单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能找出特定角的补角、余角和对顶角,理解等角的余角和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在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基础上,理解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等概念之间的联系。能够选择恰当的工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平行线;知道过定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平行于)给定直线。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内心和外心。了解三角形中位线及其性质。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理解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会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问题。了解正三角形、正多边形的概念。了解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及其由来。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线段、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的重心及物理意义。能用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