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安徽中考 - 合肥中考 - 正文

合肥市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

来源:合肥市教育局 2012-6-1 8:55:20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12〕1号)精神,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结合我市实际,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制定了《合肥市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合肥市教育局    合肥市财政局

                                                二○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合肥市2012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财教〔2007〕337号)、《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追加2011年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教〔2011〕610号)、《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精神,结合我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布组织实施”的原则,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省、市、县(市、区)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第二章 调整内容与分担办法

   第三条 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基本标准。提高后的基本标准为: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5元/天,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所需经费,中央财政按50%给予奖励性补助,地方承担的50%部分,市属学校由市财政承担,县(市、区)属学校由县(市、区)财政承担。各县(市、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可在以上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高标准,调高标准所需资金,由县(市、区)财政负责解决。

   第四条 继续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课程教科书。中央财政免费教科书补助基本标准为:小学生均每年90元、初中生均每年180元,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免除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所需资金全部由市财政承担。为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政策另行制定。

   第五条 全面取消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教材,地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图书资料建设范畴。

   第六条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定额。提高后的定额暂定为:小学525元/生•年、初中725元/生•年。所需资金由中央、省、市、县(市、区)财政共同承担,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具体为:比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长丰县为8:2,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为6:4。地方财政承担的部分,省财政与县(市)财政分担的比例为:长丰县为8:2, 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为6:4。

   第七条 继续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免除学杂费基本标准为:小学234元/生•年,初中330元/生•年;补助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小学30元/生•年,初中45元/生•年。所需经费省级以上与市(区)财政按6:4比例承担。

   第八条 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包括独立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不含普通班吸收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基本标准。2012年起,农村、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基准定额分别按现行农村、城市初中标准5倍执行。所需资金中提高前的部分仍执行原资金分担渠道和比例,提标部分由省与市、县(市、区)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省与市、县(市、区)分担政策执行。

   第九条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维修改造补助基本标准为每平方米400元,由中央和省级按照5:5比例共同承担。各县(市、区)校舍维修改造所需资金超过中央和省级安排部分由各地自行承担。

    第三章 范围对象

   第十条 继续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包括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初中的在校学生。

   第十一条 高校附属义务教育阶中小学和其他少数企事业单位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按属地管理原则与所在地区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按教育事业统计口径,统计为“农村”、“县镇”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统计为“城市”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执行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所需经费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的部分拨付到各市、县(市、区)后,由所在地市、县(市、区)政府负责落实到学校;市、县(市、区)承担部分按“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予以保障。

   第十二条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就读的,按照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子教育券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教基〔2011〕19号)规定,由输入地教育主管部门每学年每学期对转学电子记录情况整理汇总后,于每年4月底和10月底前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核,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据此向输入地核补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并等额核减输出地下一年度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切实做到“钱随人走”。

   第十三条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输入地公办中小学就读,其收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更不得要求捐资助学或摊派其他费用。进入经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民办学校就学,民办学校在获取政府部门核拨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后,等额减收学费。

   第十四条 享受城市低保家庭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第十五条 各县(市、区)要本着“强化政府义务、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完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相关手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同等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各县(市、区)落实民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情况,要于2012年3月底前报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备案。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 中央和省财政每年按照以往年度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统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核拨各地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为保证免除学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核拨准确无误,各县(市、区)要重视和强化教育事业统计和学籍工作,要对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统计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要建立健全学籍管理和教育事业统计报表联系协同机制,严格把“具有学籍并在每学年初进行学籍注册的学生数”作为教育事业统计的对象,切实保障教育事业统计报表统计学生数与学籍数的统一性。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区)要严格执行调整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按照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制度,编制县级教育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汇编地方政府预算,并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第十八条 为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正常运转,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及时将资金拨付到位。按照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规定,办理各项业务,确保提高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资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校舍维修改造等各项改革资金及时到位。

   第十九条 中央财政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的下拨要全部通过省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县财政特设专户,不得在拨付过程中擅自脱离专户,不得将让资金长期滞留专户,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条 各县(市、区)在使用中央和省级义务教育补助经费时,首先要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以及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必要开支,其次要根据不同规模学校的实际,科学合理分配中小学公用经费,并适当向办学条件薄弱学校倾斜,保证较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改善其办学条件,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第二十一条 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科书选用的统筹和管理工作。免费教科书由省实行政府采购制度,配发给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具体采购办法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免费教科书政府采购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财〔2005〕6号)和《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教基〔2007〕23号)执行。推进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工作。

   第二十二条 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财务管理。加强学校支出管理,严格按照预算批复的支出项目和规定的标准执行;加强学校货币资金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做到账实、账账相符。规范收费行为,加强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的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实行民主理财,接受师生和群众监督。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 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省重点监管县制度。对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落实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县(市、区)实施重点监管,督促指导其切实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责任,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水平。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市重点监管县制度,加强对所辖县(市、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监管。

   第二十四条 市教育局每年对所辖县(市、区)教育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中,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是其中一项考核内容。考核的认定与县(市、区)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民生工程年度考核相关联。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11年3月16日印发的《合肥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办法》(合教〔2011〕41号)文件同时废止。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