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考项目看,以下单项分别在不同年级明确体现;立定跳远(初一),少年拳和技巧联合动作(初二),健身短棍、双手前掷实心球(初三),双杠联合动作、单杠联合动作(初四),健美操和三大球整个初中都涉及到。需要指出的是,体育有其特殊性,各个项目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触类旁通的。
一个800m与1000m跑,就包括站立式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弯道跑和终点冲刺跑等技术要领,还要掌握“深呼吸”的呼吸方法,怎样的跑姿,如何分配体力,看似简单,但真正掌握好,没有一定的课时训练是很难做到的。一个单杠联合动作,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个难点。首先要有足够的臂力支撑,至少必须双臂要支撑起自己的身体,而现实是很多男生多撑不起来,何况是女生。后倒挂膝上,除了力量之外,更需要的是时机的把握,发力早和发力晚,都很难完成动作。该套动作,如果平时不练习,如果只是靠中考前的突击,很难收到效果。一个简单的立定跳远,可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材里面都有,考大学中体育特长生和公安干警的招收,都能涉及到,又有几个学生能将动作做到非常完美、无懈可击?
体育动作看似简单,但很多人都是眼高手低,只有真正接触体育,才能发现体育的博大精深,才能感受其魅力,才知道功夫要下在平时的道理,而不应过多的寄希望于“临阵磨枪”。
三、要重视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能将体育锻炼常态化、终身化。
按照大纲要求,中小学体育课也不过每周才三、四节,这点时间是满足不了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上学会各项运动的技能,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在课后能自觉的锻炼。可能每个学生都明白“7+1>8”的道理,但又有几个学生在学习累了后,能通过体育锻炼来积极的休息?很少很少吧!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经常灌输这种理念。学生的脑海中还没有将体育这根弦绷紧,我们要注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课余体育活动应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会有独到的作用。
楼下去年新搬来一个邻居,是神道口村躲迁的,老人有一个外孙,在古小上二年级,每天姥姥都会让小孩早晨在楼下跳绳,下午到古小北山上的操场上骑自行车,也经常听到孩子发牢骚,有时不乐意活动,但姥姥却是一点也不放松要求,一定要外孙完成任务,就连去年下大雪时也在坚持。据我观察,小男孩的身高明显比同龄人高许多,性格也十分开朗。当知道今年要考跳绳,当天晚上放学后我就让小男孩跳了一分钟,结果是接近210次,从这个角度讲今年的跳绳标准并不高,关键你是否经常锻炼。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决非一日之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男孩一开始对体育锻炼并不感兴趣,是姥姥的引导和坚持,让孩子慢慢在练习中寻到了快乐,天长地久就形成一种习惯。
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形成,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种良好习惯能使孩子的终生受日益。
四、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除了“更高、更快、更强”,还应该让学生有所收获。
奥林匹克精神是“更高、更快、更强”。
现阶段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怕脏、怕累的思想,记得有一节课上实心球。刚下过小雨,球上有点泥土,有位女生拿球的动作是先掏出纸巾,仔细的擦擦球,然后用两只手的指尖捏球,这时候,什么“掌心空出,用指根以上部位触球,两大拇指呈八字型。”的动作要领,在她的意识中全无,唯一想到的是别弄脏自己的手指。我没有马上批评这位同学,而是检起一个更脏的球,当着全班的面,在自己的手心里转了几圈,然后让学生模仿,继而又让全班学生继续练习。每个人都不再忌讳手上是否脏了,反正手上全是泥。由于创造出了一个比较好的氛围,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