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课上,我们一定不要满足于只是简单的传授运动技能,满足于只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没有错,单千万不要只是浮于表面。更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初四、一班的汤嘉豪同学,身体比较胖,而且协调性较差,自身又属于内向性格,所以对体育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上我就有意识的多给予他保护和帮助,多鼓励他进行练习,并且对他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的表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汤嘉豪同学对体育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时会主动的让老师看一看他的技巧动作还有哪些缺陷,这对他的自信心的提高是个极大的促进,必然对他的人生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学生要进行四项考试,除了校队的运动员有一定的比赛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比赛,其中技巧项目每个学生要面对三个裁判独立完成动作,这对孩子的心理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能不能将练习水平充分的表现出来,对孩子是一个考验。相信经过这么一次体育考试,对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
五、从上升到爱国角度看待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有很多的资料表明:同为东亚黄种人的中、日、韩三国青少年,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竞争与合作意识,中国的青少年均处于下风。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就是长期不重视体育锻炼。现阶段的孩子,大多数为独生子女,除了部分体弱多病外,有几个孩子的家长能像参加文化补习班、音美特长班一样,有着积极的态度去补习体育?且不论补习班是否合情合法,至少从一个角度反映出在家长的意识中,体育并没有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记得上次在济南学习的时候,当着体育教师的面,北京体院的赵立教授曾说过一句话“求求你们了,让孩子们在体育课上吃点苦吧,这对于孩子是有好处的!”是啊,除了体育课,又有多少机会让孩子们腰酸背疼,疲惫不堪?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有益处的。毕业班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后,无论是技巧联合动作,还是实心球、中跑的成绩,均有了明显的提高。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像要求初四毕业生一样的要求学生,如果每个家长都能像临近毕业前一个月的态度来支持体育,如果每个学生都能用知道中考项目后的一样质量来上好每节体育课,我们何愁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不了。
“少年强则国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习的促进,对今后的工作开展,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方面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每年在体育中考的时候,当一个个家长被无情的挡在考场外,那一双双既饱含焦急与希望的眼神 ,那一个个抻长了脖子向考场内眺望的神态,那一声声“孩子加油 !”的呐喊,无不敲打着我的我的胸口,今年你尽力了吗?能对得起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