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中考网 - 各省中考 - 陕西中考 - 陕西中考 - 正文
2012陕西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试卷答案
来源:2exam.com 2012-2-29 21:11:18 【字体:小 大】

陕西2012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历史(一) 2012陕西中考历史模拟试题试卷答案
  (试卷满分:40分     限时:4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1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变,根据所学,回答1--2题。
  1.2011年10月10日,南京第一中学举行一次有五百名中小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要求学生列举出自己崇拜的人物,调查统计结果是孙中山榜上有名。你认为当时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的原因不包括(   )
  A.辛亥革命时期的“剪辫”、“放足”行动得到社会的普遍响应
  B.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D.任黄埔军校校长,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温家宝曾经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好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②③
  3.右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结合史实分析,这次调整应该是(    )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
  D.七十年代末逐渐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862年9月,林肯在签署某文件后庄严宣布:“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比此刻签署这个文件时更加坚信自己是正义的。”林肯签署的这份文件应是(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D.废除农奴制法令
5.有人说:1918年苏俄的一位市民用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对此事的判断及分析正确的是(    )
  A.不可信,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不可信,当时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不可信,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卖
  D.可信,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6.下面漫画中的做法(    )
  ①背离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②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世界经济的发展③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④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不利于他国经济的发展但对本国经济发展有利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28分)
  7.(11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材料二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中的“秦王”指     ?(1分)上述材料反映的事迹主要是              ?(1分)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每①小题计分)
  ①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1分)
  ②元朝时期民族融合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举一例即可。(1分)
  (3)“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1分)“倭人”“割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1分)
  (4)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949年台湾和大陆因内战而分离。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这首被温家宝总理称为“震憾中华民族”的悲歌,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1分)
  材料四  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5)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材料五  鉴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这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
  (6)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3分)
  8.(9分)工业化的利与弊,是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占尽工业化先机的英国同时拥有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霸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个角落,面积大约有33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英国本土面积的135倍;殖民地的人口达5.6亿,相当于其本土人口的10倍。甚至可以说,凡是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就有一部分是英国的殖民地,它因此毫不惭愧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1)英国“占尽工业化先机”是指什么?(2分)
  材料二:到了工业革命差不多结束的时候,英国在当时煤的产量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铁的产量占了二分之一,棉织品的产量是整个世界所有其他国家加在一起的总和。

(2)工业化使英国拥有怎样的国际地位?(1分)
  材料三:1889年,薛福成出使英、法、比、意四国。在伦敦,挥之不去的浓雾,给这位生在江南明媚水乡的中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伦敦惟四月至八月天气较为清朗,九月以后直至三月,几于无日不阴,无日不雾。”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多雾”的原因。(2分)
  材料四: 我们不能以毁坏地球为代价,来换取我们自己在今后10年20年或50年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既让每个人都有饭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同时又不毁坏我们这个星球。
  (4)举例说明人类“毁坏地球”的表现。请你“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4分)
  9.(12分)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在《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中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并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新的问题也由此出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1)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1分)
  材料二:交通工具的进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第一艘汽船                       第一架飞机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者及国籍是什么?材料中反映了推动全球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
  (3)据此有人说,当今全球化中发达国家是最大的赢家,请你说明理由?(2分)
  材料四:在全球化潮流的冲击下,中国曾两次与世界接轨,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屈辱和苦难,一次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是如何开始与世界接轨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又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4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全球化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考查点】考查学生对孙中山活动事迹的掌握。
  【解题思路】学生首先要充分掌握孙中山的主要活动。黄埔军校成立于1924年,其校长是蒋介石,而非孙中山。故选择D。
  2.D【考查点】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解题思路】①表述有错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的是新文化运动,故④错误。故选择D。
  3.A【考查点】考查学生对建国以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掌握。
  【解题思路】学生首先要充分掌握建国以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史实。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分到五亩田”,土地所有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因此判断,应该属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即1950--1952年土地改革,因为只有这次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其它三次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都是土地公有制。故选择A。
  4.C【考查点】考查学生对林肯历史事迹的掌握。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1862年”判断,文件签署于美国内战时期,林肯在内战期间主要签署了两个法令:《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同时根据题干信息“坚信自己是正义的”判断,与正义性比较吻合的应该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故选择C。
  5.B【考查点】考查列宁的社会主义探索。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信息表明当时存在商品贸易,联系史实,在1918年的苏俄实行的政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该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所以题干的表述是不可信的。故选择B。

6.B【考查点】考查学生对全球化的掌握。
  【解题思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竞争,融为一体。贸易保护主义在阻挡它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同时,不利于本国物价的稳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它国采取同样的措施,不利于本国产品的出口。故选择B。
  7.【考查点】考查祖国统一的史实。
  【解题思路】通过此题,学生要掌握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关系,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关系史实,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实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评分标准】(1)秦始皇赢政。统一六国(2分)
  (2)①秦朝:郡县制度。元朝:行省制度。②回族的形成等;(1分)(3)甲午战争;《马关条约》。(2分)(4)悲愤或爱国(1分)(5)应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只有统一,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兴旺;我们必须团结一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只要答出其中两点即得3分,其他思想观点正确,言之有理的回答亦酌情给分)
  8.【考查点】考查工业化、城市化的史实。
  【解题思路】通过此题,学生要掌握工业化及城市化史实及评价。并且联系我国目前的工业化及城市化,做到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最大限度的不犯重复的历史失误。
  【评分标准】(1)先机:政治前提: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正式确立。经济条件: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资本和工业原料、商品市场。(2分) (2)英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英国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1分)
  (3)英国城市化导致密集的人口,大量工厂的兴起导致大量燃烧煤炭等。(2分)
  (4)表现:不可再生性能源大量开采,地球上的储量越来越少;造成了巨大的工业污染等。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陆地和水体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加剧;交通堵塞等;建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等。(4分)
  9.【考查点】考查全球化的史实。
  【解题思路】通过此题,学生要掌握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全球化开端于新航路开辟,发展于两次工业革命,调整发展于二战后,加速于两极格局结束。同时要掌握全球化的原因及我国的应对。
  【评分标准】(1)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开辟新航路,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形成一个整体,开始了全球化。(1分)
  (2)汽船:美国人富尔顿,飞机:美国人莱特兄弟;反映了科技对全球化的推动。(3分)(3)理由: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本、发达的科技(垄断世界金融、科技市场);凭借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掠夺和剥削发展中国家。(2分)(4)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国际社会。(4分)(5)认识:全球化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教;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分)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