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周末,中国传媒大学的小甘参加了号称全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与许多备考者势在必得的劲儿不同,小甘参加公务员考试,“只是一件顺便的事儿”。
小甘报考的是民盟中央,根据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的统计,该职位的最后录取比例是1314∶1。不过,对这样惨烈的竞争,小甘却并不是很在乎。一方面,她确实有点儿想象不出1314个人淘汰掉1313个人是什么概念;另一方面,小甘更看重的是准备国考过程中为应聘其它职位所累计出的笔试经验。
在高校毕业生中,抱有小甘这样应聘思路的人不在少数。
公司企业的笔试就像“国考”缩小版
小甘很早之前就买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的辅导书,但她看得并不着急,各种题型浮光掠影地瞄一遍,感兴趣的,写写画画。国家公务员报名的第一天,她便选了一个觉得“可能不会有太多人报”的职位报了名。虽然之后每次登陆都会看到这个职位的报名人数成倍激增,但她并没有太大的压力。因为她买书做题的最主要目的,并不是拿下公务员考试,而是备战即将进行校园招聘的各大公司企业的笔试。
很多大的公司招人都有多道程序,笔试通常是海选的第一关。小甘在网上浏览过来人的“面经”、“笔经”时得知,不少大公司笔试的内容与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测很相像。
“一个天平,左右秤杆不一样长,给你两个500克的砝码,你能否准确称出1千克的东西?A有可能B很可能C不可能D绝对可以”,这道看起来颇有点国考行测色彩的题目,是网友candygreen在应聘泰科电子的笔试中遇到的。在candygreen介绍“笔经”的帖子中,还大致回忆了笔试的题型:共70题,50分钟做完。总共四部分,词语逻辑、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和逻辑题四种,基本和国考的题目类型一样。
网友hanjie104应聘广州本田时也遭遇了这样的“小型国考”,“5个数学题,两三个图形推理题和几个逻辑推理题,两个大的资料图表分析题……整个就是公务员考试行测部分的缩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