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以诚信的态度做事从长远看一定能够有更大的发展吗?
杨元庆:不是绝对的。我们认为,诚信是企业取得长远成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事实上,有了诚信,不一定能取得长久的成功;但没有诚信,则一定不能取得长久的成功。诚信,是一切行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成功就不远了。
张醒生:是的。坚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于个人或者企业的长远发展一定是个保证。
南存辉:是的。
李梓正:诚信是做事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长远看,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肯定行而不远,不会有什么发展。
六问坚持诚信是否会吃亏并在竞争中束缚自己的手脚?
杨元庆:这要看企业自身看问题的角度。对短期利益来说,坚持诚信,可能导致企业失去一部分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诚信则是在竞争中取胜的最好法宝之一。诚信可以使我们得到客户的认同,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在这个交流互动的时代,诚信的态度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最基本的。
张醒生:即使在个别情况下,“诚信”会吃一点儿小亏,但从长远角度上看,一定是“吃小亏、占大便宜”。
李梓正:我记得毛主席讲过一句话,“吃亏在于不老实”,陈毅元帅也讲过“占小便宜吃大亏”。这些都在告诉人们做人做事都要诚实守信。诚信可能会吃一点眼前的小亏,但最终是要占“大便宜”。
七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坚持诚信是否应做一点儿变通手段?
杨元庆:对企业来说,诚信不是迂腐不化,而是尊重事实,尊重他人。柳总曾经讲过一个给员工发奖金的例子,可以看作是诚信变通的例证。1987年,我们内部实行了承包制——就是根据机器销售的情况来提奖金多少。谁知道由于进的货特别好,渠道特别畅通,承包的效果就特别突出,突出到吓人的程度。怎么回事呢?就是我们承包部门的经理和他那个部门里的十几个人,平均人的奖金高达6000多元。按照当时国家的规定,奖金如果超过了3个月的工资,每个月工资100块,你奖金超过300块,超过的部分要缴奖金税300%。怎么办?三条出路:第一是把钱发下去,把税缴给国家,拿到工资,钱也没了,公司关门;第二条路,就是跟得奖金的同志说,“咱们来年再发。”我们想了想,也不行。那么只有走第三条路,就是拿支票换现金,把奖金发了。我们做的结果是,群众的积极性大为高涨,但是两年以后东窗事发,发奖金的事出了毛病,追查起来,一直追到联想,我们企业赔了9万多块钱。但是这9万块钱已不在话下了,用两个月时间就把劲缓过来了。
南存辉:不必要。坚持诚信可能会在某些情况下吃点儿亏,但确是干大事业者必不可少的素质。
张醒生:诚信是不能和灵活做对比的。诚信是一种承诺,坚持承诺的原则,所以无所谓变通。
但反过来如果你对对方的诚信有足够的了解,在执行的时候就可以灵活变通,这里也看到了诚信的力量。目前在中国,事实上“诚信”大多建立在个人与个人的了解与信任上,这应该逐渐走向制度化,通过制度的完善,将“诚信”的基础上升到企业、社会的平台上。
李梓正:这一点看怎么理解,“一定情况”是指特殊情况还是指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变通”是否指做事的技巧和方法。我想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对坚持诚信做一点艺术性处理也不是不可,但无论怎么变通大前提还是坚持诚信的原则,只有诚信才是做成做好事情的根本。
八问诚信和讲究谋略与出奇制胜是否有矛盾?
杨元庆:这本来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诚信是指原则,而出奇制胜是指方法。在大的原则不违背的前提下,并不排斥巧劲儿,因为原则保证了方法的方向;反之,如果没有诚信的原则,唯方法论,则很容易落入短期利益的陷阱。
张醒生:“诚信”与谋略并不矛盾,无论何种高明的谋略,如果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值得信任的基础上,都只能得一时之利,不能长久,所以应该将中国人的谋略、出奇制胜和“诚信”很好地结合起来,赢得机遇。
南存辉:诚信是根本,谋略是手段,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