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原理
(36)代数与算术的区别
(37)平面几何以及平面几何的基本公理
(38)立体几何以及立体几何的基本公理
(39)解析几何以及创立解析几何的意义
(40)力学:物体的平衡;物体运动与所受力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
(41)电学:电路及其连接;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42)光学: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43)软件的作用
(44)文档的作用
(45)计算机病毒传播方式、危害性
(46)防火墙的作用、对信息安全监视和防卫所用的基本方法
(47)互联网、因特网、万维网三者的关系
(48)电子商务的分类
(49)电子政务的作用
(50)智能机器人的三大要素
(51)数字水印的作用
(52)IP电话的简单工作原理
(53)DNA的结构与功能
(54)基因和染色体的组成特点及区别
(55)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及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56)DNA重组技术及克隆技术的应用
(57)干细胞的类型及其区别
(58)能源的分类
(59)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太阳能的间接利用方式及基本原理,我国风力发电的开发利用条件
(60)地热能的特点、形成、分布,我国地热资源的特点
(61)氢能
(62)高速铁路的时速要求
(63)高速列车的发展
(64)中国动车的发展
(65)中国通用飞机的发展
(66)大飞机的发展
(67)应用卫星的作用
(68)宇宙飞船的构型
(69)钱学森对我国航天事业的主要贡献
(70)袁隆平 主要从事的工作及他的工作意义
(71)王选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72)牛顿对科学的主要贡献以及他的著作对物理学的重大意义
(73)爱因斯坦及建立相对论的意义
(74)富兰克林的主要发现和主要发明
第二章 环境保护
1.考核知识点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分类
(2)生态系统的概念
(3)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
(4)生物圈的含义
(5)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6)濒危物种的含义
(7)草原的含义
(8)臭氧与臭氧层的含义及其变化
(9)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光污染等的含义及成因
(10)水土流失的含义及成因
(11)温室效应的含义及成因
(12)地球变暖的原因
(13)酸雨的含义及成因
(14)土地荒漠化的含义及成因
(15)绿色消费的含义和特征
(16)绿色食品的含义及标识
(17)清洁生产的定义
(18)世界环境日
理解部分
(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分类,生态系统的功能
(3)生态系统平衡的特点,影响生态系统平衡的因素
(4)森林,森林生物群落的特点、作用,地球森林植被发展状况
(5)生物圈的组成、特点,生物圈存在的基本条件,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6)生态系统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7)濒危物种的保护意义及保护途径
(8)世界草原的分布及利用状况
(9)草原与草甸的区别
(10)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1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四种负效应及其原因
(12)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含义及实施
(13)生物圈保护区的概念及特点
(14)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主要内容
(15)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相关文件
第五编 事业单位概况和陕西省省情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1.考核知识点
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
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聘用制度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制度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事业单位的概念;事业单位的功能特征和活动特征
(2)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概况(尤其注意教育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原则
(3)事业单位聘用制度的概念;解聘辞聘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概念;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和类别;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考核等次和考核标准
理解部分
(1)事业单位的作用: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2)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和目的;衡量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标准
(3)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内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
(4)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的意义;解聘与辞聘的区别;事业单位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制度的意义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目的、方法、程序和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二章 陕西省省情
1.考核知识点
陕西省自然概况
陕西省工业和农业、交通、人口与民族
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
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
陕西现代文学艺术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状况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
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
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2.考核要求
识记部分
(1)陕西省地理位置;陕西省地形地貌;陕西省主要山脉与河流
(2)陕西省气候特征;陕西省环境状况;陕西省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
(3)陕西省的工业与农业;陕西省的交通、人口与民族
(4)陕、秦、三秦称谓的由来;陕西历史文化的发展线索;陕西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当前陕西省行政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点所在地
(5)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的概况;陕西省“两基”攻坚任务完成情况
理解部分
(1)陕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陕西是革命的圣地;陕西文化积淀深厚;陕西的特色鲜明民俗文化;陕西民间艺术的内容与特点
(2)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自然概况、历史发展与经济概况;十市一区的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陕西省十市一区的行政区划与人口、交通
(3)陕西省中小学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百县行活动;陕西开展“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陕西实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专用教材编写组《陕西省公开招聘教师基础知识专用教材—综合知识(2012版)》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
关于考核内容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要求和内容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规定了考试的主要范围及其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目的是为了使应试人员能够把握考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更加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有关教材;同时,也使考试命题的范围更加明确,以便更准确的设计试题的知识能力和难易度。
本大纲在三个学段考核的基本内容中,按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两个层次规定了应试人员应达到的能力发展要求。两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的等级关系,其涵义是:
识记与理解:要求熟知各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名词、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涵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识记是初级层次的要求。要求考生在识记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内涵,把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分析与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与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运用,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运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运用,要求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关于命题考试的说明
(一)本次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每个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专业科目”考试按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分为识记与理解、分析与应用;“综合知识”考试不分学段组织命题,考核要求只分为识记与理解。
(二)各学段的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命题考试,将根据本学段大纲所规定的考核范围、考核要求和考核内容进行,试题覆盖到各范围的内容,并适当突出主要内容,以体现本学科内容的重点。
(二)“专业科目”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与理解占50%,分析与应用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学科实践能力的测试。“综合知识”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50%,理解占50%,在内容上侧重对综合知识理解能力的测试。
(三)本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