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教师招聘 - 陕西教师招聘 - 正文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来源:2exam.com 2012-3-5 9:11:53 【字体:小 大】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基础知识考试资料编写组

 

 

 

 

前 言

为进一步做好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笔试考试工作,按照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笔试命题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教人[2011]30号)精神和具体要求,将基础知识笔试分为“专业科目”和“综合知识”两个科目,考试学段划分为中学教师(含职业高中学段)、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三个学段,为此而制定中学教师“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大纲、小学教师“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幼儿园教师“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以及三个学段的“综合知识”考试大纲。

 

 

 

 

 

 

 

专业科目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中学段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中学段的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中学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学;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师专业化发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育学概念;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学;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本质;学校的产生;古代学校;近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制;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含义;当代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方针。
学校教育功能的含义;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现代化功能、政治功能、个体发展功能。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教师职业;教师角色;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段。
反思与教师反思;教学日志;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研究;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
(2)分析与应用
现代学校教育的功能;课堂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中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应用;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及实际应用;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教学课例的基本结构与实际应用;行动研究法的基本要素与实际应用。
(二)中学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基本理论;基础教育(中学)新课程改革;学校教学的过程与特点;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与评价。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含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课程理论的发展、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课程设计的概念、目标模式、过程模式;课程目标与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课程标准;教材与教科书;课程的类型;校本课程与开发;课程内容的基本观点;挖掘课程内容的方法与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新课改的基本特征;课程设置的整合性;新课程的“三级管理体系”;新课程设计的特征;中学新课程的结构;新课程的实施。
学校教学的概念、特点、任务;非智力因素;教学过程的概念、特点、“三要素”说;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说与发展说;教师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与表现;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简约型规律;教师主体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辩证统一规律;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知识学习与品德形成相统一规律。
布鲁纳的学科结构教学理论;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师观;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课堂教学的概念、意义;课堂教学的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学设计的概念、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与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表述;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原则;教案设计的一般环节;导入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学语言技能的概念、构成要素;提问技能的类型与原则;教授技能的类型与原则;变化技能的类型;强化技能的概念与类型;演示技能的定义与类型;板书技能的定义、意义、类型与应用原则;结束技能的定义、意义与应用原则;课堂组织技能的定义、步骤与类型;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班级授课制的定义、类型与结构;个别辅导的常用方法;小组教学的八种形式;现场教学的概念与组织要求;教学模式的概念与中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节课;说课的概念、类型、内容与原则、听课的含义;听课的类型与教师如何听课;评课的内容。
教学质量的含义与影响要素;教学的“三维目标”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评价的含义、原则、种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多元智能理论对教学评价的启示;建构主义思想对教学评价的启示;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题目的类型与编制;测验分数的解释。
(2)分析与应用
学习方式转变的方向与内容;课程内容的挖掘与转化;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与体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学的教育性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建构主义学习观在教学中的落实;课堂教学原则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选用;课堂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教学方案的设计实践;说课稿的撰写;好课评价标准的实际运用;讲课的操作性要求;课堂教学环节实际应用。
(三)中学德育与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品德与德育;学校德育的原则、方法和模式;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品德、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关系;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德育的概念、意义。
学校德育的客观真实性原则、整体系统性原则、辩证发展性原则、知行一致原则、正面教育原则、尊重平等原则;品德教育模式的内涵;品德教育中的认识模式、情感模式、社会化模式、生态模式。
班主任工作职责;班级管理的内涵;学生与班级管理;班集体建设的策略。
(2)分析与应用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与德育对策;正面教育原则、整体系统原则、尊重平等原则的实践运用;德育的认识模式、情感模式、生态模式的实践运用及德育方案设计;班集体建设方案设计;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的校正。
(四)中学生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知识学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学习的概念;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概念同化与形成;问题解决;学习的认知策略。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正强化与负强化,尝试错误学习,普雷马克原理;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认知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学习共同体;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有意义学习、学生观、教师观。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与自我效能理论。
(2)分析与应用
强化原理在学生良好行为塑造中的运用;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对教学活动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的意义;人本主义学生观对教育的意义;概念与原理的教学策略及其实践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方法;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及实践运用。
(五)中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辅导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基本规律;心理发展的理论;学校心理咨询的模式与技术。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认知发展;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认知冲突;最近发展区;内化;人格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三水平六阶段;个人神话;假想观众。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的发展模式;艾利斯的ABC理论;释意;肯定性训练法;自我管理法。
(2)分析与应用
根据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组织教学;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组织教学;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依据青春期的反叛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格发展理论培养学生积极人格的实践应用;通过心理咨询方式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实践策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解决中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实践应用。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1. 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2. 王振宏、李彩娜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陕西省各地市新华书店有教材)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小学段
“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小学段的教学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小学德育和班级管理、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教育基础等方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教育的概念;学校教育及其发展;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作用;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教师职业与教师素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反思和教学研究。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教育本质的含义;义务教育的含义;终身教育的含义。
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近代学校教育的特点;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学校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学校教育制度;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校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教师职业的意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角色定位;教师的情感智力和品质;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育机智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教师反思的含义;教师反思的意义;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意义。
(2)分析与应用
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趋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教师反思的方法:教学日志、教师学习审计、教育案例、教师叙事、网络教研、教学课例;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和要素;校本教研的过程;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集体备课、定向研讨、案例教学。
(二)课程与教学
1.考核知识点
课程和课程理论;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和评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和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模式。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课程的概念;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经验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存在主义课程论;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课程目标的内涵和特征;课程计划的含义;课程标准的内容;教材和教科书的含义;课程的类型;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形式;校本课程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新课程设计的特征;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新课改的发展趋势。
教学和教学理论:教学的概念;学校教学的特点;学校教学的任务;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表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的发展;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反思性教学理论;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原则;教学设计的内涵和内容;教学评价的含义。
班级授课制;现场教学;个别指导;小组教学;复式教学。
(2)分析与应用
几种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流派;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教学过程本质的不同学说;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析相关问题;当代教学发展的新取向。
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教学过程设计的要求和原则;教案设计的内容和程序;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课堂教学艺术;各种教学技能的意义、类型和原则;我国中小学几种常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一堂好课的标准;怎样上好一堂课;说课的内容、类型和原则;听课的类型和具体要求;评课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和要求;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学评价的种类;教学评价方案的编制;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评价特点;教学测验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难度;测验题目的类型;测验成绩的分析与解释。
(三)学校德育和班级管理
1.考核知识点
德育和学校德育;小学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小学班主任的修养和工作。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德育的概念;学校德育的意义;学校德育的任务;学校德育的功能;学校德育的内容。
班级的含义;班级管理的含义;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职责;小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作用;小学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日常管理、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2)分析与应用
学校德育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照顾年龄特点与照顾个别特点相结合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原则;学校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品德评价法;学校德育的途径:直接的道德教学、间接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习模式、集体教育模式。
小学班主任的素养;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小学班主任的行动研究;良好班集体的特征;班集体建设的原则;班集体建设的内容;班集体建设的途径。
   (四)小学生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的本质;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含义及特征;认知过程;认知发展观;新皮亚杰主义;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关键期;最近发展区。
学习及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学习迁移;创造力;问题解决;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理论;学习品质;认知策略;技能;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练习曲线;高原现象;学习过程;试误说;顿悟说;程序教学;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人心理的本质;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人的心理活动与认知过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学习的概念及理解;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小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知识的概念及内涵;学习迁移的概念及分类;知识迁移的原理;遗忘规律;创造力的基本特征;问题解决的实质、理论、心理过程及影响因素;技能的含义;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智力技能理论的主要观点;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和形成的标志;学习动机的定义、分类及与需要诱因之间的关系;培养与激发小学生外部动机的方法;学习品质的概念与种类及培养的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
(2)分析与应用
小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注意规律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最近发展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维果斯基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与教育;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
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加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在教学中的观点及对教学的影响;利用遗忘的规律进行有效复习;利用知识迁移的原理进行有效教学;知识学习的策略与教育;发展小学生创造力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培养智力技能和促进动作技能的教学策略;行为主义、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的基本特点及采用不同学派的观点分析教育实例。
   (五)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
    1.考核知识点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学生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及其干预。
教师心理;小学教师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教师专业成长。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心理健康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学习问题的表现和成因;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和成因;网络成瘾的危害和成因。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教师核心能力的构成要素;教师职业角色的内容;教师职业素质的构成;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教师个体专业化的目标。
   (2)分析与应用
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人际关系问题的干预策略;网络成瘾的对策。
维护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专家型教师的培养途径。
三、推荐学习的教材
栗洪武等主编《学校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李越、霍涌泉主编《教育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版。
    (陕西省各地市新华书店有教材)


                   
          

 

 

 

 

 

 

 

 

 

 

 

 

 

 


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统一公开招聘新任教师幼教段
“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核的主要范围和基本要求
  (一)主要范围:幼儿教育段的保教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幼儿园一日常规活动、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游戏活动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重点考查应试人员对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了解情况,突出考核内容对应试者的实践性、灵活性和适应性要求,以促进陕西省幼儿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和专业化发展。
二、考核的基本内容
(一)学前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1.考核知识点
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广义的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保教结合;
学前教育的任务:0-3岁早教机构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
学前教育的原则: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学前教育的特殊原则;
我国学前教育的有关法规和条例:教育法体系中的基本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
的方法。
2.考核要求
(1)识记与理解
广义的和狭义的学前教育基本概念;学前教育的基本要素(学前儿童、教
师、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学前教育的特点(非义务性、启蒙性、直接经验性和保教结合)及其含义;幼儿园的保教任务(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打好基础);《幼儿园管理条例》的宗旨,并了解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含义,并了解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知识观和儿童观,了解该纲要的主要结构与主要内容;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基本精神。
(2)分析与应用
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前教育的一般原则与特殊原则在学前教育过程中的应用;能够举例说明我国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条例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能够结合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说明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1.考核知识点
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方法及应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各年龄段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及其在教育活动中的应用;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及其矫正。
2.考核要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