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科学》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是为全省教育行政部门招聘教师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录用教师提供智育方面的参考。各地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结合面试情况,按已确定的招聘计划,从教师应有的素质、文化水平、教育技能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因此,全省教师招聘考试应当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核目标与要求
考试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考核,突出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教师招聘考试《初中科学》要考核科学教学内容(含高中、高等教育深入的内容)和科学教材教法等方面应具有的能力。
(一)科学教学内容
1.理解科学的能力
(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认识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表达形式(包含文字、数学公式、图表、图解等)。
(3)能理解科学概念、原理和规律等的含义,以及它们的适用条件。
(4)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科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考试范围与要求”中的初中科学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科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科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科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科学新进展。
4.综合运用能力
(1)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弄清其中的科学状态、过程和情境,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
(2)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科学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科学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4)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科学教材教法
1.熟练掌握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2.具有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能力。
3.具备基本的教学技能,以及运用科学教材教法知识进行教学的能力。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具体考试内容及要求如下表。考试要求对应字母说明:a、b、c分别代表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应用水平。
(一)科学教学内容
1.初中科学教学模块
模块1.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模块2.生命科学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
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主题4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
模块3.物质科学
主题1 常见的物质
主题2 物质的结构
主题3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主题4 能与能源
模块4.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
主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主题2 人类生存的地球
模块5.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主题1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2.高中、高等教育深入模块
模块1.基础物理学
单元 |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一) 力学 |
▲1、质点的运动 |
|
①理解质点、参考系、运动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力学概念 |
b |
②掌握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作实际应用 |
c |
③熟悉曲线运动的矢量描写 |
a |
④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和对时空的经典描写 |
a |
▲2、牛顿运动定律 |
|
①了解常见力和基本力及其特点 |
a |
②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 |
b |
③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微分形式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
c |
④了解惯性力及非惯性系中牛顿运动定律的使用 |
a |
▲3、动量与角动量 |
|
①理解动量、冲量概念,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 |
b |
②理解动量守恒定律 |
b |
③了解质心和质心运动定理 |
a |
④理解质点的角动量概念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b |
▲4、功和能 |
|
①理解动能、势能、保守力等概念 |
b |
②掌握动能定理,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
c |
③了解功能原理 |
a |
④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并使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
c |
▲5、刚体的转动 |
|
①了解刚体的平动、转动和定轴转动 |
a |
②掌握力矩、转动惯量和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并能实际应用 |
b |
③掌握定轴转动的转动动能和动能定理 |
b |
④了解定轴转动刚体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
a |
(二) 电磁学 |
▲1、静止电荷的电场 |
|
①知道库仑定律 |
a |
②理解电场强度及其通量 |
b |
③掌握高斯定理及应用 |
c |
▲2、电势 |
|
①了解静电场的保守性 |
a |
②理解电势叠加原理 |
b |
③会计算电势及电势差 |
c |
④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关系 |
b |
▲3、静电场中的导体 |
|
①知道导体静电平衡条件,以及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分布 |
a |
②有导体存在时静电场的分析与计算 |
b |
▲4、磁力及磁场的源 |
|
①理解磁感强度、磁通量和磁场高斯定理 |
b |
②理解并会使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和安培环路定理 |
b |
③了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
a |
▲5、电磁感应 |
|
①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b |
②会计算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
c |
③了解互感与自感、磁场的能量 |
a |
模块2.基础化学
单元 |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无
机
化
学 |
▲1、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
|
①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
a |
②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
b |
③掌握同一周期(第3周期)和同一主族(IA和ⅦA族)内元素性质(如:原子半径、化合价、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
b |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以及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a |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
a |
③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
a |
④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
b |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
b |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
a |
▲3、氧化还原反应 |
|
①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 |
a |
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
b |
③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 |
b |
④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
b |
▲4、电解质溶液 |
|
①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
a |
②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a |
③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
a |
④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溶液pH的定义 |
a |
⑤能用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pH的简单计算 |
c |
⑥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
a |
⑦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
a |
⑧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
a |
⑨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
a |
54、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
|
①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
a |
②掌握典型金属(IA和ⅡA族)和典型非金属(卤族)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
b |
③了解其他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
a |
④了解在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a |
模块三.基础生物学
单元 |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生命科学基础 |
▲1、生命的结构与功能单位-细胞 |
|
①知道细胞的化学组成 |
a |
②知道细胞形态结构 |
a |
③理解细胞生命活动过程 |
b |
④了解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死亡 |
a |
▲2、生殖和发育 |
|
①知道生物的生殖方式 |
a |
②了解高等植物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a |
▲3、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
|
①知道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 |
a |
②理解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
b |
③知道遗传学的基本定律 |
a |
④知道生物进化的机理与证据 |
a |
▲4、生物世界 |
|
①了解生物的基本分类 |
a |
②知道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本特征 |
a |
▲5、生物与环境 |
|
①了解种群生态、群落生态 |
a |
②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b |
(二)科学教材教法
单元 |
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
▲1、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 |
|
①知道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
a |
②知道科学课程性质和价值 |
a |
③理解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
b |
④会用科学课程的目标 |
c |
⑤理解科学探究,并能运用它进行教学 |
b |
▲2、科学教学过程和原则 |
|
①认识科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
a |
②了解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的基本矛盾 |
a |
▲3、科学教学方法 |
|
①了解科学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划分 |
a |
②明确科学教学的基本方法 |
b |
③能综合运用和优化教学方法 |
c |
▲4、科学学习能力和心理品质 |
|
①了解能力、科学学习能力及其结构 |
a |
②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b |
③了解心理品质、影响科学学习心理品质的因素 |
a |
④掌握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以促进性格形成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
c |
▲5、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
①了解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a |
②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教学的基本技能 |
c |
▲6、科学概念和科学规律教学 |
|
①明确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科学概念、准确理解科学规律是科学教学的核心问题 |
b |
②明确科学概念、科学规律教学的基本要求 |
b |
③明确形成科学概念、理解科学规律的复杂性 |
b |
④掌握使学生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科学规律的一般过程和相关的教学方法 |
c |
⑤了解前科学概念,掌握发现、消除学生错误前科学概念的方法 |
a |
▲7、科学实验教学 |
|
①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作用和在教学中的作用 |
a |
②了解科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以及每种形式的特点、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教学的基本要求和主要注意事项等 |
a |
▲8、科学教学设计 |
|
①了解科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 |
a |
②具有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能力 |
b |
▲9、科学教学评价 |
|
①掌握科学教学评价及其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步骤 |
b |
②掌握科学教学中常用的评价类型及各自的作用和方法 |
b |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总分:100分
(二)考试时间:150分钟
(三)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四)试卷内容比例:
初中科学教学内容 约45%
高中、高等教育教学内容 约30%
科学教材教法内容 约25%
(五)试卷题型比例:
选择题 约30%
填空题 约20%
解答题 约50%
(六)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 约30%
中等难度题 约55%
较难题 约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