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着力构建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6个点。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2.7%。工业内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深入实施,钢铁、水泥、纺织等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三大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高技术产业加速发展,增加值增长19%。产业集聚加快,30个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2%。强化煤电油运要素保障,引导企业加强管理,发展营销联盟,建立工业企业运行服务网。推动服务业拓宽领域、优化结构、提升层次,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4%。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建成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粮食、医药、石化原料等专项物流网络初步形成。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增长17.4%,企业直接融资404亿元,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家。旅游产业不断壮大,旅游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软件、动漫、创意等新兴服务业迅速成长,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增加115家,一批知名企业进入全国软件百强。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55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新增3个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获批立项,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立项评审。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陶瓷纤维、竹纤维等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产业技术研发力度加大,环保节能纳米催化材料等5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应用基础研究取得新进步,一批前沿基础探索项目列入国家973计划,再生稻集成技术体系基本形成,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光学晶体材料等领域科研水平全国领先。知识产权事业加快发展,新增专利申请量超过1.3万件。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6项国际标准获批立项,国家标准制订数突破100项。“数字福建”建设进展顺利,省超级计算中心等20个项目投入使用。第六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对接4685个项目,“6·18”成为推动自主创新的一大平台品牌。
(五)再创改革开放优势。总结和推广我省改革开放30年来形成的“活、和、创、韧”基本经验。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等改革取得实效。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国有企业整合重组进程加快。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进一步落实,创业投资和产权交易更加活跃,行业协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推开。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进展顺利,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投入使用。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3%。及时调整和完善外经贸扶持政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提高。通关效率明显提高,区域通关向多点联动、相互呼应、快速便捷的方向发展。厦门海沧保税港区获准设立,福州保税物流园区正式封关运作。“9·8”投洽会取得丰硕成果。全面推进闽港闽澳合作,各领域、各层面交流日益具体化、项目化、常态化,与欧盟及葡语系国家合作渠道有效拓宽。外事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新进展。维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提前一年完成华侨农场归侨职工住房改善、社会保障工作目标,涵养侨务资源,积极吸引海外侨商来闽投资兴业。
(六)深化闽台交流合作。紧紧把握两岸关系重大积极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推动闽台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按可比口径实际利用台资22.7亿美元,增长25.1%;对台贸易额75亿美元,增长8.7%。闽台产业对接持续拓展,农业合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获批设立。金融合作取得重大进展,厦门商业银行成为首家台湾金融机构参股的大陆银行,台湾人寿正式落户厦门。两岸“三通”实现新突破,厦门、福州机场成为两岸直航航点,厦航成为大陆首家在台设立办事处的航空公司,沿海8个港口成为首批两岸海上直航口岸,福州、厦门成为两岸直接通邮的封发局。“海峡旅游”势头良好,我省成为大陆首批赴台旅游省份之一,直接往来航线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通道。通过“两门”、“两马”、“泉金”航线往来人员超过百万人次,增长35%。教育、科技、文化及城际合作不断拓展,高校招收台生规模扩大,一批高职院校与台湾院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我省成为地方媒体赴台驻点唯一试点省份。海西论坛等活动成效明显。
(七)有力有效救灾防灾。全力抗御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迅速组织修复电力、通信、交通设施,及时安置疏导旅客和车辆,确保灾区人民过上欢乐祥和的春节。积极防御暴雨洪水和台风灾害,预先组织群众避险转移,及时展开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大力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以“心系灾区、共渡难关”为主题的救援活动,第一时间向地震灾区调集大批人力、物力、财力,累计派出救援人员7250名、投入救灾物资2.87亿元、募集捐款13.94亿元、交纳特殊党费1.91亿元;采取超常规措施,提前超额完成3.65万套活动板房建设任务;救治455名从灾区转送的伤病员,安排549名彭州初中毕业生来闽就读中职学校;及时成立前方指挥部,对口支援彭州恢复重建工作迅速展开,32个援建项目开工建设。不断完善防灾减灾长效机制,加快建设福建沿海及台湾海峡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海洋防灾减灾“百千万工程”,863计划海洋监测专项福建示范区项目开始发挥作用,视频到乡、视听到村的应急指挥系统全面建成,防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