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公务员考试 - 公务员面试 - 时政热点 - 正文

2016公务员考试时事新闻:“主要看气质”,无聊成互联网“主流”?

来源:2exam.com 2015-12-7 10:48:32

当人们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时,就不会感到失控和不安。而一旦生活提供的刺激不具有意义,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失控感,这时,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就能够帮助我们消解失控的不安情绪。

上个周末,一个无聊的“主要看气质”游戏风靡朋友圈。始作俑者晒出一张自拍照,标题为“主要看气质”发到微信朋友圈,如果有朋友点赞或跟帖,那么就算是入了游戏的彀中,会被要求或者给事主发一个5.21元的小红包,或者也晒出自己的照片,标“主要看气质”,然后等下一轮的入彀者。

尽管这只是一个一两天就会潮起潮落的无聊游戏,但在许多人的感受里,无聊俨然成了互联网的“主流”。不仅类似“主要看气质”的游戏时不时就会泛起风靡一阵;而且网络传播最广,拥趸最多的也是不靠谱不着调的鸡汤、段子;人们通过网络最喜闻乐见的似乎也以娱乐圈的绯闻八卦为最甚。

不可否认,无聊消遣是人们的天性之一,所谓“不做无聊之事,何遣有涯之生”,不仅我们的网络如此,国外的互联网也好不到哪里去。人们关心绯闻八卦的兴趣,一定大于真知灼见的讯息。但是,无聊不应该,在国外的互联网也并没有成为所谓的“主旋律”。像去年在Youtube、Facebook等社交网络上发轫并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与“主要看气质”就截然不同,虽然二者形式均以连环游戏的方式传播,但“冰桶挑战”的初衷却并不无聊,而是为罕见的渐冻症患者募资。

换言之,即使“无聊”是人类之本性,一些无聊的讯息充斥着全球的互联网,但互联网的价值却绝非无聊的讯息,而是在无聊的讯息中不可遏止的学术探索、资讯分享、社群沟通、社会互动和诉求的表达。这才是瑕不掩瑜的“主旋律”。这就好比杂草丛生的自然丛林中,各种有价值的药用植物在其间自由生长,没有人会说一片盛产人参的丛林“主旋律”是杂草,尽管人参不过是杂草的百分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人们对生活的感知是建立在意义的基础之上,人们将感觉到的刺激或讯息经过大脑皮层的知觉加工,从记忆里提取出相关线索赋予刺激或讯息以意义。而且,人们本能地对变化的、新奇的、期望的、主动选择的刺激或讯息更可能赋予充足的意义感。当人们从事有意义的事情时,就不会感到失控和不安。

而一旦生活提供的刺激不具有意义,例如,或者枯燥,或者缺乏变化,或者不感兴趣,或者受到强制,那么就很容易产生失控感。这时,做一些无聊的事情就能够帮助我们消解失控的不安情绪。所以,当我们在车站候车时,就需要做些无聊的事来“杀时间”;当互联网上找不到恰当的有意义或有价值的事情值得做时,就需要通过无聊的事情来填充。

从这个意义上说,之所以当前的互联网被很多的“无聊”、“鸡汤”、“八卦”,以及各种“伪知识”所充斥,恐怕就在于有太多的网民无法从朋友圈中找到有意义或价值的事情来做。或者,难以在社交网络中探讨感兴趣的话题。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