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正文
高考废还是改
来源:台海网 2007-3-11 9:51:22 【字体:小 大】

经过五年的思考、三年的斟酌写作,来自宁波的全国人大代表范谊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交出了长达8000余字的《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

    范谊将高考定义为“高分辨率、选拔性的考试”。由于它追求高分辨率,高考中的难题、怪题就不可避免。由于它构成了高校招生的基本途径,以至于高考之前12年的基础教育几乎都围绕着高考进行。范谊直指高考弊端——“高考以及它所派生的应试教育已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使我们的青年戴上了思维的枷锁,只能对规定知识反复记忆和辨析;使我们的民族习惯于接受和模仿。”

    范谊认为,上大学的机会和公平性问题已经不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的内涵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严重背离的问题。  

  范谊对于改变高考以及由考试带来的“分数依赖症”感到任务十分紧迫。他提出的基本思路是:一要破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神话,人都有个体差异,不能仅以分数来决定优劣;二要在学生评价标准上,改“一考定乾坤”为“综合考察学生表现和潜力”,引导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开辟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主要措施包括:还高校自主招生权利,增加学生自主择校的机会,结合学生的学业记录、社会服务和技艺特长,用日渐完善的高中毕业会考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学术潜力考试取代高考。

  为替代高考,范谊也提及了一套高校招生考核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学业因素占50%,含高中毕业会考和学术潜力考试成绩;非学业因素占30%,含考生社会服务记录、学校社团活动记录、艺术技能发明竞赛获奖;社会评价20%:含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

    一时间,“废除高考”成为一个社会热门话题,讨论不仅仅是教育界,各行各业的人士都介入了,而今年,又时逢中国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

    厦门各界人士对“废除高考建议”怎么看?他们眼里的理想选拔制度又是什么?《学堂》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此次接受采访的对象,既包括长期研究选拔制度的专家,中学基础教育界的老师,同时也有普通的家长、学生以及经历过高考的普通人。

废止高考弊端可能更多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

    一段时期以来,批评高考制度、指责高考弊端似乎已成为舆论主流,变成了一种流行话语,若是对高考不加批判,好像便显得没有改革精神。但我认为这类批评意见大多类似于一种“单边论证”。具体表现在对高考改革的看法上,便是只说出自己的“正确意见”,或提出有一定道理的设想,但很少顾及意见的可行性,较少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也相对缺乏比较的意识。在有关高考改革的争论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许多主张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或主张废止高考的人,往往只看到高考的消极面,却不能提出更好而可行的办法来代替高考,或很少考虑到废止高考后的替代办法是否会出现比实行高考更大的弊端。

    高考是有很多弊端,也对中学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目前还找不到更加科学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多年来,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高考还是在选拔大学新生中起主要作用。

    我以为对高考的评价应当公正全面客观,不能就高考而论高考,甚至不能就教育而论高考,还需兼从社会,包括政治、经济的视野来论高考。在当代中国,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几乎都是人情与关系最想介入的地方。而大学招生是教育界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如何防止人情与关系的干扰便成为招生考试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

    要解决或减少高考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不断改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但不应企望取消高考制度。要想再回头去找推荐举送制度的办法,在现实中必然会出现比高考制度更多更严重的弊病。

    我认为,尽管高考有其局限和弊端,但总体而言,恢复高考30年来,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中国近二十余年来的经济起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而且,高考制度还具有以考促学的功能,它在促进民族文化和教育水平,包括维护社会公平、社会稳定等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在看到高考弊端的同时,应充分肯定高考的积极作用。

    高考并非万恶之源,而是各种教育及社会矛盾的集合点。没有高考,竞争引发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多数还照样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我认为,如果高度重视甚至过度重视教育的文化传统没有改变,如果重人情与关系的社会氛围没有改变,如果诚信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高考制度就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当然,高考制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

过去的教训难道忘了

    李可可(湖里区教育局中教科科长,曾长期在中学任教)

    高考在现阶段,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废除的。

  坚持高考制度并不是否定素质教育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并不会如同这位代表说的“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我们需要研究的是高考的考试形式、题型方向等是否能体现出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核心思想,否则换汤不换药,依旧是空谈。

  我们不能仅仅盯着高考存在的缺点而忽视废除高考后可能产生更多的缺陷。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从目前的形式来看,高考改革也已经在稳步推行。

  优胜劣汰的高考机制虽然也被不少人诟病,但是高考有利于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对选拔人才有利。

  历史经验证明,从隋唐科举考试出现以来,一直演变到现在的高考这样的统一考试选拔制度,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过相对公平的竞争来实现选拔人才的目的,平等竞争,唯才是举。这一点是比较成功的。相对平等的高考,给了绝大多数的孩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是绝大多数人改变自己命运的公平方式。哪怕是目前,虽然地域的不同,大学录取分数线也有差别,但是,各自省份相对而言还是有一个相同的公平的分数线。

  改变这样的选拔制度就需要重新开始建立新的评价机构和体系,所需要耗费的社会成本极高,也存在很大的风险。

   “文革”中废除高考的教训和后果,难道这么快就被人忘记了吗?

废除难保证选拔公平

    赖先生(公务员,在某机关上班)

    我反对废除高考,因为从现实看,废除高考,很难保证高校招生选拔的公平,这对于许多无权无势的家庭的孩子来说,很不公平。

    和很多过来人一样,我也参加过高考,虽然经历的压力很大,但还是觉得高考是一种比较公平的选拔方式,至少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吧。特别是我是从农村来的,没有什么背景,但是考上大学,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像我这样的情况的人为数不少。

    如果换成别的方式,像那位提出废除高考的人大代表提出的,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利,增加学生自主择校的机会,结合学生的学业记录、社会服务和技艺特长,用日渐完善的高中毕业会考加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学术潜力考试取代高考的办法。方案是很理想,但我觉得现在实行起来为时尚早,很难做到公平。你想想,现在的社会,利益竞争剧烈,走后门、拉关系的风气还是很盛,高校也不是一块攻不破的城池,这几年,媒体不是报道过连知名高校的招生人员也发生高价卖招生指标的事件么?

    废除高考,那穷人家的孩子,还有多少机会上好的大学?我认为高考也是社会利益的一次分配,公平的原则应该放在首位,废除高考,很难让我们家长接受。

高考给了我很大压力

    范欣(集美中学高一学生)

    其实,我心里挺赞成那位人大代表的建议的。自从上高中以来,我觉得自己的学习压力很大,主要是因为高考,我是通过“五校联招”从南平到厦门上学的学生,当初选择来厦门,很重要一点,就是看中厦门的高考整体水平高。

    但是,从我身边同学来看,现在高考的压力确实很大,连平时考试的题目都向高考靠拢。另一方面,我觉得一些同学尽管学习成绩不大好,但是平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很强,我在想,高考成绩为什么就不能体现像这些同学的平时的能力呢?我理想中的高考应该是能体现我们同学全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能做题。

高考让我落下失眠症

    简女士(厦门某外贸公司职员)

    我很赞成那位人大代表废除高考的建议,这样的选拔制度应该废了,另外找一套更好的办法。

    我的中学时代,就是因为高考,变得索然无味,一点都不快乐。特别是高中三年,为了应付高考,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身心疲惫,原本应该最富有幻想、激情的高中时代变得像一张白纸,脑子里整天都是题目,整个人就是一部考试机器。从班主任到科任老师,成天只知道压着我们做题目。因为高考压力太大,那时我落下了失眠症,这毛病今天还在折磨着我,虽然我在第二次高考后考上了大学,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高考。刚出来工作时,我还做过中学老师,看到这一拨的孩子比我们那一拨的情况好不到哪去,也是玩命似的应付高考。

    有时看到电视或者报纸报道了国外孩子的学习生活,我就想,为什么人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不差,而孩子们上学似乎比较轻松,像美国的小学生,上学简直就是去玩。虽然国情不同,但人家怎么做的,高校怎么招学生的,总有不少地方值得借鉴的吧?公平固然重要,但高考不应该以牺牲一代人的创造力、激情、快乐为代价。

    所以,我主张应该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我们这一代就算了,总不能让下一代的孩子也苦着,如果连学生时代都像戴着镣铐似的,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学堂记者 邱华明 顾留章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