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于12年的寒窗苦读,2天高考显得非常短暂。而这样的两天,在很多家长和考生心里却显得很漫长。这是圆心中理想大学梦的一道“坎”,需要知识的武装去实现。无论如何,在这两天考生已交出了属于自己的答卷。接下来的“战斗”,考生也许将不会是“孤军奋战”,要开始和家长一起“考试”了。今日,本报特地邀请了我市双十中学高三年各科备课组组长、老师及厦门一中部分老师和福州部分专家,为考生们“答题” 点评,以便广大考生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语文:书香依旧浓
点评人:林婉卿,双十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总体来说,今年高考语文试卷的题型与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的要求基本吻合,题目比较平稳,没有什么难题、偏题、怪题。考生普遍反映题型和考试内容比较熟悉,这给考生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稳定发挥的条件。这是一份让考生放心、家长开心、教师舒心的卷子。
试卷的考点覆盖面比较大,既有语言理解与运用的识记、辨识、概括、修辞,又有阅读鉴赏中重要词句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整合、思想情感的剖析,表达内容的概括、结构安排的辨析、表现手法的赏鉴等。
古代文化经典与中外长篇小说试题与去年比较有适当的调整,但依然给整份试卷带来了浓浓的书卷气。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文化名著考了《论语》和《孟子》,出题抓住了孔孟思想的精髓,让学生比较孔孟思想、处世态度的异同。
其次是作文的命题打破了猜题者投机取巧的宿构妄想,以大家熟知的而又意想不到材料,它没有任何倾向性,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立意,自定标题,自选文体,进而完美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若从高考公平性的原则衡量今年的语文试卷,应该承认命题者在作文命题思路上有不足之处。由于作文只有一题材料作文(很难写成记叙文),对擅长写记叙文、善于编述故事的考生是不够公平的。
试题稳中求变
点评老师:叶平,福州三中高级教师
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严格按照我省语数英自行命题考试说明出题,稳中求变是最大的特点。因为今年是旧教材高考的最后一年,所以试题体现了与新课标相衔接的特点,在稳定基础上尝试向新课改标准靠近。
今年语文试题的变化主要体现在3点:一是文化经典阅读题首次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福建省已连续两年单一考《孟子》,大家普遍估计考《论语》《庄子》的可能性较大。但从高考语文真题来看,今年考的却是《论语》和《孟子》的比较阅读,即由前两年的单一考《孟子》变为今年考《论语》和《孟子》的组合,这种组合使试题增加了难度,学生必须深刻理解孔子和孟子的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文学名著阅读难度加大。去年文学名著阅读最多只涉及4部文学名著作品,而今年同时涉及7部文学名著作品。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面扩大了,不仅要求考生能记忆和叙述情节,还增加了考生对情节的理解等内容。
三是文言文阅读由往年考人物传记文和小品文改为考诸子散文《晏子春秋》,这就要求考生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面。虽然考生可能对这种变化不太适应,但是也正因这种变化,提升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作文:大话题需小切口
点评人:钟斌,厦门一中老师,语文学科教学教育硕士,高考试题改革研究专家,本报中高考名师团首批讲师
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题目:没有出乎意料;没有标新立异,没有令人惊喜。这是一个寻常稳健的题目:没有陕西的关注热点;没有四川的立足现实;没有湖南的品味文化;没有山东的诗情画意。没有新意可能就是它最大的新意。一个平凡的让人以为是平时习作的作文题,消解了考前众多老师和考生的期待和刻意准备。甚至一些论者认为“务虚”,以为容易让考生陷入无病呻吟。但我想说,这是平凡的题目,但绝不是平庸的题目,没有新意对八闽考生来说也许恰是好事。
因为评价高考作文题目的质量时,人们常提到的一点就是,能否让学生有话可说。我们与考生换位思考,不难想到,只要平常关心生活,勤于思考,面对材料中三种不同的生活态度,许多考生自然感同身受,辛酸苦辣的鲜活事例自能信手拈来,自选角度,自主立意,也自会左右逢源,落笔如有神助。尤其是考生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借此话题与价值观问题生成思想火花的碰撞,实现心灵对话,认真思考如何应对生活的顺境和逆境的启发和思考;而且,这种对“我手写我口”、返璞归真的写作能力的检验,不仅利于有真才实学者脱颖而出,还可对未来考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任何一个大的话题,你要想写出新意,就必须化大为小,化小为大。我们来审视今年的作文话题的时候,我们发现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这里就需要有一个小的切口才能出奇制胜。
第一个买甜的,可以列为“积极理想主义”型。可以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写对幸福美好的追求,可以写感谢父母赋予生存的权利;可以写感谢师长赐予求知的阶梯;可以写感谢亲友与自己分享喜怒哀愁,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最真、最纯的爱。真诚流露对社会、对亲人的感恩之心。可以要学会感动,善于体验生活的幸福和甜美。唤醒自己心底的感恩和饱含对自然热爱的心。一次日出,一次日落,一股清风,一片流云,一蔟绿草,一缕炊烟,一声鸡鸣,甚至为秋天里悬挂在树梢上的最后一片秋叶,溅湿裙边的雨滴和那些河边海边不断变幻着方位的石头和沙子而感动;为一抹微笑、一次信任,一番理解,一个含意深刻的眼神,一个深情的吻,一次自然的牵手,为在世界上一切或短暂或永恒的美丽而感动。
第二个买苦中带甜的,可以列为“革命现实主义”型。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一杯浓浓的苦咖啡,香浓、醇厚,还有沉重的苦涩。你会品尝到生命如繁花般绽放的喜悦,也会经历荆棘丛林跋涉的苦痛;你会享受春暖花开般的温馨,也会穿越严冬酷暑般的人世变幻无常;你会在追求的路上风雨无阻,你等待风雨过后的阳光灿烂;你一次又一次地品尝着眼泪的滋味,你也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希望的曙光……生活如咖啡,糖是调料,如果生命中酸涩的苦味是你承受不起的,要记得加上调料。你要懂得在荆棘丛林中且歌且行,在风云变幻的天空下坐看云卷风舒,在岁月的巅峰沉默,在生命的谷底淡定地微笑。也有很多人喝咖啡可以不加糖,那是因为他们品尝过生活的各种酸甜苦辣,已经在咖啡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味道,这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毋须调料。生命是一个酸甜苦辣掺杂的过程,正如这杯咖啡,甜多苦少也好,甜少苦多也罢,你终归是要把它喝得一滴不多,一点不少,生命才算圆满。
第三个买平淡的,可以列为“清醒人文主义”型。水质透明,清澈见底。水淡而无味,但不失清爽。先哲曾发出“上善如水”的赞叹。水的这种鲜明特性,启迪我们做人要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君子坦荡荡”,城府深不可测者很难觅到挚友良朋。启迪我们做人要我们应做一个淡泊名利、清纯如水的人,洁身自好,纤尘不染,永远保持健康的肌体。平平淡淡才是真。印第安酋长对他的臣子说:上帝给了你们每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 生活如水。清淡是它的内涵。白岩松说:一个人一生只有5%的快乐和5%的痛苦,余下的便是平常日子了。
其实,考生在写的过程中,可转化为我们熟悉或日常写过的作文题目,如第一个买甜的,类似《美就是生活》、《感受幸福》、《快乐的生活》等;第二个买苦中带甜的,类似《痛并快乐着》、《孤独与幸福》等;第三个买平淡的,类似《生命如水》、《淡定》、《平平淡淡才是真》等题目。
【文科】
数学:常规中考能力
点评人:马乐清,双十中学高三文科数学备课组组长
2008年我省高考文科试题在遵循“考试说明”的原则下,考察了说明中各部分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常规中考能力,基础中显功底。”
整份试卷的难度与往年相比有所降低,选择与填空题大多为常规题。仅在第16道填空题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六道解答题的“入口”较易,均突显基础,重点考察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符合:“加大文理卷差异”的精神。计算难度降低,题目文字表述简明扼要,使学生阅读时不觉得过于抽象,解题过程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达到了要求学生:“多思少算”的考察目的。
从反馈情况看,学生总体感觉是满意的。试卷末两道解答题,虽然入口易,但要拿满分却有一定的难度,两题均有较高的区分度。如解答题第21题利用导数工具研究函数的有关性质,不仅体现了教材改革的新理念,同时也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个衔接点。该题的解法中应用了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的思想,都是考试大纲中要求较高的思想方法。再如解答题第22题综合考察了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使等价转换、函数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析几何中得到了有机结合。有效地考察了考生的综合能力,给优秀考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
【文综】
政治:社会热点问题进入考卷
点评人:连枫,双十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
今年文综卷政治科的难度适中。政治主要有两大题型,选择题和主观题。今年选择题比较平稳,与平时训练的题目基本差不多。在主观题上,往年有出图表题,今年没有,学生感觉比较好。因为图表题思维量一般比较大,需要通过图表分析,学生往往觉得压力比较大。
今年的政治科,设问点的要求与去年风格保持一致。由于去年的设问点与往年不一样,学生把握不准,而经过一年的训练之后,今年学生普遍都能适应。
今年的政治科仍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来讲,比如说抗击雪灾、粮食问题等,不过今年的最大热点奥运热点并没有进入政治科的试卷内。由于今年是旧高考的最后一年,一些考试内容有考到一些新教材的内容。
【文综】
历史:几乎没有简单的知识再现题
点评人:张秀琴,双十中学高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2008年高考文综试卷的突出特点是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几乎没有简单的知识再现题。总体难度较去年更高,难但不怪。取消了组题,知识的覆盖面更大了。
除了第12题的常识题考察学生的知识面的广博度外,其余考察的基本是重点知识,如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一战与科技、工业革命、明治维新、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新中国的成立、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科举制度、土尔扈特回归、冷战等;虽然考的是重点知识,但都不是简单再现可以一眼看到答案,而是考察学生的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材料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考察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无论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综合信息量都比较大。
【文综】
地理:综合题要学会找角度和特征
点评人:陈永亮,双十中学高三地理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
2008年的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部分,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平稳工整、朴实无华,基本都在大纲的范围之内,也没有超出考生复习的范围。试卷命题突出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性,力求贴近教学实际。注重考查地理学科比较、综合、分析思维能力,迁移运用地理原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能力。
地理的选择题难度不大,地球运动这一部分内容偏多,四个小题,占到16分的分值。综合题部分区域面孔较为熟悉,以非洲为区域背景,河流为主线,出题角度新颖,容易下笔,难于答全。题型稳中有变,不难不刁,命题质量高。试题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如1-2题农业生产、3-4题人口问题、5-7题产业问题、39题资源与环境问题等。题题有图,每题均以文、图等不同形式给出组合信息,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有意渗透课改精神,突出“综合、创新”,综合题部分每个人都能答,但要答全面、准确,就要学会找角度,找特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
【理综】
物理:无偏题、怪题和超纲题
点评人:李仁麒,双十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