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拒招不孝敬父母者”,北大招生办主任此言昨日一见报,顿时揪紧了无数考生家长和好事者的神经。为免断章取义,特地找来网上各报最详尽的报道一一拜读。哦,还好,北大没有打算对所有报考者一一进行“孝顺度”考试,只是打算对那些日常生活中有不孝敬父母行为的学生查实后不予录取。
为人子女者当孝敬父母,相信明目张胆反对这点的没几个;但看看身边,忤逆子还真不少,即便是北大毕业生乃至北大教授副教授中,也未必没有不孝之徒,多少让人有世风日下之叹。正因为如此,北大在招生中坚决捍卫人类道德的勇气真的令人不得不击掌赞叹。
但是,放下双手之后,因着对这所所谓执高校牛耳的大学的感情,心里不由数叹。
一为北大校长和招办的各位老师而叹。真不知老师们能炼出怎样的“火眼金睛”来判定一个考生是否孝顺?如若一个成绩超卓的考生被举报了,北大莫非要成立一个道德法庭来做个判决?只怕没有几个家长会承认孩子不孝顺而使其失去上北大的机会吧?因举报是否成立而引起的纠纷又如何处置?只怕这些就够北大的新校长头疼了,建议周校长赶紧设立一个“道德管理系”把所有参加招生的老师轮训一遍吧。
二为众多优秀的有资格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高中生而叹。十七八岁的高中毕业生大多刚刚从青春期走过,谁在青春期没有叛逆的时候?且不说有教无类,北大理应教导不孝顺的孩子们变得孝顺;请看多少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长大后一样孝敬父母,凭啥因为孩子的不懂事而剥夺他们的机会?
三为众多北大门槛前的考生家长而叹。当一个模糊不清的标准成为选拔制度,必然留下无数空子,要求考生们的“孝顺”会不会变成家长们对某些人的“孝敬”?
罢,罢,北大招办的老师们久经考验,深悉选拔优秀学生的方式,岂是我等所需担忧的。说不定哪天就汇聚北大各院系力量,发明出一种“孝顺度测量仪”,考生是否孝顺、长大成人后会不会不孝顺一测便知。届时,众多有志孩子报考北大的家长必然人手一个,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就此诞生,还能顺势拉动内需。更理想的是,北大凭此重大发明拿下国人翘盼已久的诺贝尔奖(可以推测,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和平、经济学哪类奖都是有可能的),如此,则真的可以笑傲同侪了。(潜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