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校招生 >> 文章正文
 
自主招生如何兼顾公平
整理自:半月谈 2008-12-24 13:08:17

随着一些高校2009年自主招生政策相继出台,其中的变化引人注目。和往年相比,由于教育部取消了自主招生规模“原则上不得超过其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5%”的限制,不少高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招生计划,放宽了报考条件,降低了招生门槛 ,其高考“第二指挥棒”的功能也日渐明显。因而,试行了6年的“自主招生”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下,自主招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高校的选才渠道,打破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格局,让一些优秀人才能够顺利进入高等学校。但与此同时,在自主招生与传统标准共存的二元制度条件下,其背后潜藏的种种问题不容忽视。

  自主权何以屏蔽寻租?

  自主招生是我国高校法定的自主办学权,按照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我国高校拥有招生自主权、学科专业设置、科研开发和社会服务等8项自主办学权。但是真正的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只在全国部分高校试点,通过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允许选拔通过高考不容易发现的特殊才能考生。

  目前,自主招生政策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大部分高校通过中学推荐、高校面试,确定享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名单,考生入选后参加全国高考,但录取时可享受降分优惠;第二类是2006年开始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面向本地考生的“完全”自主招生模式;第三类是从2008年开始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参加这些院校组织的测试并合格后,就能被直接录取,不用参加当年高考。

  6年来,我国高等院校自主招生试点稳步推进。但与之相伴随的,也有一些质疑之声。其中,公众最担心的,就是自主招生会不会为“走后门”、“托关系”、“暗箱操作”打开方便之门。一位网友直言:“我国高校连自身的学术腐败都管不好,授予其自主招生大权怎能让人放心?”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对全国31个省、区、市3578人进行的一项在线调查表明,81.9%的公众呼吁自主招生过程要透明化,人们对于高校自主招生过程不透明和存在暗箱操作“潜规则”的疑虑难消。

  对此,专家指出,自主招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高校自主办学的需求,但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也确实容易给权力提供寻租空间,公众的担心绝非杞人忧天。为了自主招生的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健全制度,杜绝一些人通过不正当途径上名校的通道,保证高考这一制度的公正性。
人们还记忆犹新,2008年高考后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湖北姑娘蒋方舟以“美少女作家”身份,被清华大学加60分录取。对此,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的质疑声铺天盖地,席卷而至:高校自主招生优录的尺度到底有多大?对“美少女作家”的破格录取是不是意味着对其他考生的不公?

  由于总体成绩不好或者一时失误,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优秀学生与大学擦肩而过,这种高考录取制度上的缺憾,一直就受到人们的诟病。按理说,高校试行自主招生政策,可以打破“一考定终生”、“一个分数量到底”的制度瓶颈,逐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但是,蒋方舟这一打破“瓶颈”的个案,遭到了公众的强烈怀疑。原因何在?这是因为自主招生是建立在原来招生方法没改变前提下的一种二元制度设计,而在二元标准之下,自主招生因为存在更多的主观性而变得公信力不足。在绝大部分考生依然通过高考来实现大学梦的背景下,人们对国内高校实行多元人才评价体系不放心,宁可继续相信并守望“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脆弱公平。

  再加之目前的自主招生政策仍然只是“半自主”,没有触及选才制度的根本。不少专家认为,自主招生的出发点是为了寻找不适应应试教育的那一部分“素质型”学生。但是,包括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在内,大部分学校只是以降20至30分录取为标准,这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一考定输赢”的局面。在自主招生的“三道关”中,入围考生的高考成绩最终还必须达到学校在当地的录取批次线。

  湖北省教育界有关人士表示,从往年情况来看,不少通过了学校测试的考生,最终难过高考大关。因此,各高校在自主招生考试的部分环节中,也不得不与高考接轨,如武汉大学的文化基础测试由校外专门机构命题,命题、制卷都采用高考模式;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测试,也尽量向高考靠近,以提高自主招生的录取率。

弱势群体会否更趋劣势?

  分析近几年各高校的自主招录结果还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农村学生比例明显少于城镇学生。

  一位高中教师如是说:目前全国教育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城乡差别也比较大,就连一个城市之内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差别也很大,自主招生容易沦为发达省份、大中城市、重点中学孩子的“盛宴”,造成新一轮的教育不公平。比如特长,农村的孩子喜欢音乐,城市里的孩子也喜欢音乐,可是农村孩子可能连钢琴都没有碰过,这样的竞争能公平吗?

  而一位大学招生工作人员则表示,老师选学生,就像工匠选石材,当然要优先选择顺手的材料,虽然面试时考官手中只有编号,没有考生其他信息,但从表现就能看出学生来自农村还是城市,因为农村学生语音语调明显差一些,知识面较窄,不如城市学生自信,放得开,他们从起点上就处于一种劣势地位。

  从已经公布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上看,有不少学校在地域上还对考生存在区别对待。有公众质疑,这难道是传统的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制度存在地域差别的一种制度延续、路径依赖?近年来因高考录取地区差异制度而衍生的“高考移民”怪现象愈演愈烈,自主招生仍旧走不出这个“魔咒”?

公众期待怎样的自主招生?

  高校自主招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一考定终生”的传统模式,拓宽了人才录取渠道,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也是推进基础教育素质化的一条途径。但是自主招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其在公众中的公信力缺乏,不能不引起重视。

  自主招生是“舶来品”,是借鉴国外高校的招生做法。但是,一些专家指出,国外高校自主招生,普遍是按学术标准和教育标准进行,权力寻租的可能性很小。而国内高校目前的管理制度如果不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很难打消公众的种种疑虑。现在,外部权力很容易干涉到大学内部的招生管理等环节,内部制度也很难制约少数人的权力寻租行为。因此,高校迫切需要制定相关制度和招生的学术标准,排除权力对招生的干扰。

  此外,高校应通过媒体与网络平台公示自主招生的详细信息,包括这些学生的家庭信息(在不涉及隐私的情况下)、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评价、社会服务表现、大学面试考查成绩以及学校取才标准等,使招生过程公开透明,以便接受社会监督。(记者:皮曙初 廖君)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上海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天津市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北京地
·教育部认定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福建地
·甘肃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陕西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云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贵州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四川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重庆市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海南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西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广东省各市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湖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河南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山东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江西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福建省各区县招生考试中心网站
·安徽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江苏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上海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黑龙江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吉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辽宁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内蒙古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山西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河北省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天津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北京市各区县考试中心网站
·2008年王氏优秀特困生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杜玉如师范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雷大贞医学教育奖学金获奖者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教学团队名单
·2008年江西省高校特色专业名单
·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及联系方式
·2009年高考保送生高校名单
·2009年高考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香港澳门高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独立学院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本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军事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省专科院校名单网址
·全国各地中高考招生办网站
·青海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湖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浙江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云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辽宁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陕西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吉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福建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山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江苏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广东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河北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重庆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天津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北京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
·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
·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医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农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历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经济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教育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管理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工学本科
·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名单-法学本科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第三批)
·军队院校(含武警)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
·2008年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