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大连大学招生计划研讨会召开
|
|
整理自:大连大学 2009-2-16 11:56:31 |
12月24日下午,“大连大学2009年招生计划研讨会”在行政楼229会议室召开。校领导潘成胜、苑迅、王一波、教务处、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及17个学院的党政“一把手”参加了会议。 首先,招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马荣霞代表学校提出了2009年招生计划制定的六条重要依据: 1.依据国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的相关精神来拟定我校的招生计划 1999年~2002年四年高校大规模招生,2003年开始,国家控制招生规模,特别是国家2005年出台的《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现阶段教育事业重点发展的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定了2006年~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增幅总量控制目标分别为5%、5%、5%、4%、3%。增加计划主要向西部高校、民办高校、高职高专倾斜。2003年至2008年六年间我校招生规模控制在3600~3700人之间。2009年在学校领导的总体部署下,我们积极与大连市及国家发改委沟通,争取到200个本科计划。因此我校2009年的招生总计划为3900人。 2.充分参考学院上报的各专业的招生计划 各学院对招生计划的拟定非常重视。大多数学院在拟定招生计划之前,学院领导班子及负责人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并且教学资源能否保证学生的培养所需,各学院心中是最有数的。因此,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前,都要与各学院积极沟通,充分考虑到学院意见,在保证学校全局利益基础上,尽可能照顾到各学院的利益。 3.参考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情况 专业建设及学科发展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两项重要工作,与生源质量、就业情况相辅相成,并共同形成了学校发展格局中一条重要脉络,是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工作。我们会积极听取教务处及各学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研,充分论证,让招生工作更好地为各学院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服务,为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服务。 4.综合分析录取情况,参考近三年来新生报到率 虽然近几年,我们每年的招生计划都维持在3600~3700之间,但对于很多学院来说,仍无法完全满足他们发展需要,调配起来也略显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报到率再低,势必会影响到招生计划的落实,还会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利益。同时也折射出,学生对学校的专业不满意,说明我们专业设置还存在问题。 5.综合分析就业情况,参考近三年的专业就业率 对于招生计划与就业情况挂钩的问题,省教育厅有明确规定。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计划工作会议上,何晓淳副厅长明确指出:“严格以各学校各专业就业率核定学校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将继续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校各专业就业率为依据,对就业率低、就业形势严峻的专业,将严格限制其规模直至取消安排计划。”就业率是一个综合量值,我们认为,它是专业的社会符合度、社会需求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就业工作质量的综合体现。 6.考虑新增专业的计划数量 虽然,2009年我校本科招生计划新增了200个,但同时又新增了几个专业,其中包括:通信工程、集成系统与电路设计、舞蹈编导、社会工作、人力资源管理、生物技术等六个专业,虽然学校并未最终确定2009年招生专业,但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每个新增专业必须保证30个人的招生规模,因此意味着新增计划并不完全可以加到老专业头上。 会上,各学院围绕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的计划制定原则,结合本学院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2009年招生计划的拟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随后教务处处长李玉光、学校领导苑迅、王一波分别发言。 李玉光提到,从教学角度研讨招生计划,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理顺。2009年我校本科招生计划3600人,40多个专业如何合理地调配这些计划,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有助于我们开拓视野。个人很同意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六点依据,从教学的角度谈如下几点想法:第一、招生计划的制定应与专业的社会需求挂钩,其中包括专业未来的前景和目前就业情况;第二、招生计划应与专业的办学质量挂钩,涉及到专业符合度、第一志愿报考率、社会影响、教学成果等方面;第三,招生计划应与各学院办学资源挂钩,包括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办学成本等。 苑迅指出,招生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导向问题,应与培养方案紧密结合。若脱节了,就不能说是一个成功的招生计划。对于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的六点原则非常赞同,从教学工作出发,各学院还应该积极思考以下问题:建设新专业与改造老专业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的路。对于部分老专业,就业率低、一志愿录取率低的专业如何改造,改造后所涉及到的专业教师如何转型,是“因人”还是“因需”制定培养方案。从学校发展角度出发,这些工作应该是逐步并同步开展,该改造的改造,该拆台的拆台,这就好比外科手术,早转比晚转好,镇痛比长痛强。而对于那些投入少,师资好,效益好的专业应加大投入。 王一波指出,本次招生计划研讨会是潘校长设计的招生就业工作的模式的一个延续,要求各学院在制定招生计划之前,要做好充分的研讨,要根据本学院的师资队伍、办学资源、专业建设、就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制定招生计划,要把招生计划的制定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前两次的就业工作会,可以说是此次招生计划会的一个铺垫,各学院在兼顾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会后,招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根据学校领导的部署和各学院提出的意见及建议,搞好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制定2009年招生计划。 最后,潘成胜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完全同意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的六项原则,也同意苑校长及教务处的观点。各学院招生计划的制定必须从学校大局的出发,处理好各专业的招生计划与社会需求、办学资源、办学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招生计划的制定有助于将学校整体工作推向前进。潘校长结合大连市的社会发展需求及我校实际情况,对部分老专业的改造及转型问题谈了自己的观点,并以音乐专业为例,要求各学院都要有所动作,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为学校争光添彩。同时还指出,分班班型也是招生计划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分班原则就是要有助于科学、合理使用资源,提高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