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4-3-27 10:23:57 【字体:小 大】

sp;
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 
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第二部分 哲学常识

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
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
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
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

规律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6)内因和外因

内因和外因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7)量变和质变

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坚持适度原则

(8)事物发展的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

3.认识论

(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和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合理想象在认识中的作用

(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辨证统一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4)人生价值

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
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5)理想与现实

树立崇高理想
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6)社会实践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
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第三部分 政治常识

(1)我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的性质和职能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国家职能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

(3)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 
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
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依法治国  

(4)我国的公民与国家

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 
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与政权

政党的特征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的基本特征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我们的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

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1)当代国际社会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
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
国际法

(2)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国际竞争的实质

(3)我国的对外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四部分 时事政治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3年4月-2004年3月)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16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16届三中全会公报

--------------------------------------------------------------------------------

(二)历史

中国古代史 

1、 秦汉 

(1) 秦朝

1.秦的统一
2.建立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3. 秦末农民战争

(2) 西汉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秦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

1.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2.张骞、班超通西域
3. 越族和西南少数民族

(4) 秦汉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哲学和史学
3.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 三国、两晋和南北朝 

1.江南经济的发展
2.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1)科学与技术
(2)宗教和哲学
(3)文学和艺术

3、隋唐 

(1)隋朝的统治

1.隋朝的统一
2.大运河

(2)唐朝前期的繁盛

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2.从武则天到开元盛世
3.唐朝经济的发展

(3)唐朝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

1.突厥和回纥
2.靺鞨
3.南诏
4.吐蕃

(4)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1.唐和朝鲜、日本的往来
2.唐和印度的关系
3.唐和波斯、大食的关系

(5)隋唐文化

1.科学技术和教育
2.宗教与哲学
3.唐诗
4.艺术

4、五代宋元 

(1)辽、宋、西夏的并力

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辽宋的和战
3。西夏及其与北宋的关系
4. 王安石变法
5.北宋的社会经济

(2)金和南宋的对峙

1.南宋建立和岳飞抗金
2.南北方经济的发展

(3)元朝

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统一全国
2.行省制度和对西藏、台湾的管辖
3.民族融合

(4)宋元文化

1.科学技术
2.文学、史学和艺术
3.学校和书院

5、明清 

(1)明朝的政治和经济

1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