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大纲 - 正文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综合)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4-3-27 10:23:57 【字体:小 大】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
2.德意志统一
3.意大利统一
4.美国内战

(四)日本明治维新
(五)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
(六)亚洲革命风暴

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出现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三)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四)列宁主义诞生

(五)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

六、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1.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巴黎和会的召开
2.《凡尔赛和约》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3.国际联盟的成立
4.华盛顿会议

(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与政治危机

1.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2.美国罗斯福新政
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三)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

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
2.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3.西班牙内战
4.三国轴心的形成

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

1.慕尼黑阴谋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
3.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转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九、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

1.联合国的成立
2.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

(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1.战后初期的苏联
2.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成长
4.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三)美国的霸权政策

1.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2.德国的分裂和北约组织的形成

3.美国在亚洲进行的局部战争

(四)战后初期亚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1.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北非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十、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及其问题
2.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二)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

1.苏联和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挫折
2.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

(四)亚洲经济的发展

1.东亚和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2.印度经济的发展
3.西亚国际经济的发展

十一、苏东剧变与世界格局多极化

(一)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二)从两极世界向多极世界趋势转变的世界

1.世界经济的区域集体化和全球一体化
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3.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现代科学技术

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


(三)地理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和地图

一、地球在宇宙中 

1.天体和天体系统

天体。恒星。星云。星座。

天体系统: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概况。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的外部结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地球上具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3.地球

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地球的形状。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时区的划分。区时的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北京时间。

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和自转周期,自转速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的时差;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的偏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地球上的五带。 

二、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2.大气的热状况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意义。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3.大气的运动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
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天气。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月和7月全球高、低气压中心及其季节变化。
季风环流。

4.大气降水

水汽的凝结。
降水的形成。降水的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水平分布。

5.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气团及其分类。
锋面与天气。
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三、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循环及其意义。
水平衡。

2.海洋水

海水的盐度,气候和洋流对海水盐度分布的影响。海水的温度,太阳辐射和寒暖流对海水温度分布的影响。
洋流。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陆地水

河流的补给。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冰川的类型和分布。
地下水的来源。含水层和隔水层。潜水。承压水。 

四、地壳和地壳的变动 

1.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和划分依据。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和分层。
矿物的概念。
岩石、矿产和矿床的概念。
地壳物质的循环。

3.地壳运动

地壳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
地质构造:褶皱,断层。

4.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与更新。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5.地球内能的释放——地热、火山、地震

地热资源及其分布。地热能的利用。
火山的构造和分类。
地震。震级和烈度。地震的分布规律。

6.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7.地壳的演化

地层和化石。
地壳的演化史。 

五、地球上的生物圈和自然带 

1.生物与地理环境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
植物的分布与环境。

2.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生态平衡。

3.自然带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陆地上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六、地图 

地图上的方向和比例尺。
常用图例、注记。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一、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 

1.自然资源概述

自然资源及其分类。
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人类与自然资源。

2.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土地的概念。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合理利用及保护土地资源。

3.水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的概念。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前景。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4.生物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森林与环境。世界森林资源。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保护森林,绿化祖国。
草场资源及其利用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