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港澳高考 >> 文章正文
 
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内地高考招生简章
整理自:香港科技大学 2009-2-3 16:42:25
招生地区及名额
申请人必须为以下25个省市之应届高考生,其户籍所在地亦必须在以下的指定范围内: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浙江
江苏 广东 福建 四川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江西 吉林 辽宁 陕西
山东 山西 贵州 云南 安徽

(招生省市若有变动,当以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收生名额: 约130名 (各省市不设名额上限,择优录取)

录取标准
2009年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及
本校英语面试评核

【由于申请人数非常多,本校只能挑选部份相对优秀的同学参加面试。本校会根据申请人之2009年国家统一高考成绩决定申请人是否获得面试资格。】

本校希望招收的同学不但考试成绩优异,思想活跃,还具备领导才干,并勇于接受各类不同的挑战。面试以英语为沟通工具但不是英语口试,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老师着重观察同学的心理素质,应对与沟通能力,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对各类不同事务的兴趣、看法与见解。面试时,同学阐述理念观点立场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有逻辑性。在小组讨论的互动中,展现自己,尊重他人。

修读年期
一般课程四年 (首年主要为基础课)
「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须修读五年 (首年主要为基础课)

所需费用
学费   一般课程每学年港币8万元
  「环球商业管理课程」 和 「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
首学年学费港币8万元,第二年开始,费用每学年港币10万元
(学费8万元另加课程附加费2万元)
 
宿费、生活费及杂费   每学年约港币5万元

住宿安排
本校保证为所有非本地本科同学提供首两学年的在校住宿。其后的宿位申请与分配,将会与全校本科同学统一审查和安排。本校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型课外活动,投入校园及宿舍生活;故此,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将会是第二学年之后获得宿位分配的重要考虑指标之一。 同时,本校正在积极增加住校宿位数目,并会为有需要安排校园附近住宿的同学,提供有效协助。

办理通行证
获录取的非本地同学必须申请「来港就读签证/进入许可」,以来港就读。本校将会提供协助。
申请日期
2009年1月15日至6月1日。

申请资格
2.1 申请人必须参加2009年国家统一高考
2.2

申请人必须为以下25个省市之应届高考生,其户籍所在地亦必须在以下的指定范围内: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浙江
江苏 广东 福建 四川 海南
河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西 江西 吉林 辽宁 陕西
山东 山西 贵州 云南 安徽

【招生省市若有变动,当以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申请方法
3.1 申请人必须在截止申请日期或之前通过下列其中一种方式递交申请至香港科技大学国际与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以下简称“本处”):
a. 网上申请(以信用卡付款)
 

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网上入学申请系统(www.ust.hk/mainland)建立申请人户口及填报所需资料。申请人必须以全球通用的VISA卡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支付申请费。完成付款后,系统会即时确认其申请并给予申请编号

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申请后21天内(惟不能迟于2009年6月1日),补交相关证明文件或材料以完成申请手续。申请人补交材料时,请注明申请人姓名及申请编号,以便本处迅捷处理。

   
b. 网上申请(以银行汇票付款)
 

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网上入学申请系统(www.ust.hk/mainland)建立申请人户口及填报所需资料。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申请后21天内(惟不能迟于2009年6月1日),将汇票原件并补交材料寄至本处以完成申请手续。

申请人必须在汇票背面清晰注明申请人姓名及于网上自定的“使用者名称”,以便本处迅捷处理。待处理完毕,本处会立即向申请人发出电邮,确认其申请并给予申请编号。

   
c. 网上申请(以电汇或银行转帐付款)
 

通过香港科技大学网上入学申请系统(www.ust.hk/mainland)建立申请人户口及填报所需资料。 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申请后21天内(惟不能迟于2009年6月1日),将付款证明(“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存款收据”)原件并补交材料寄至本处以完成申请手续。

申请人必须在“境外汇款申请书”或“存款收据”的背面清晰注明申请人姓名及于网上自定的“使用者名称”,以便本处迅捷处理。待处理完毕,本处会立即向申请人发出电邮,确认其申请并给予申请编号。

   
d. 填写入学申请表格(以银行汇票、电汇或银行转帐付款)
  通过电邮形式向本处索取入学申请表格(电邮地址:msp@ust.edu.hk)。请将填妥的申请表格,连同汇票/付款证明原件并所需材料邮寄或直接递交本处。本处收到申请文件后,会尽快向申请人发出电邮,确认其申请并给予申请编号、入学申请系统的“使用者名称”及密码。
3.2 每位申请人只可递交一份申请。若以网上申请,则无须填写入学申请表,以免引起不必要之混淆。
3.3 以传真或电邮方式递交申请,恕不受理。

申请及评审费并缴费方法
4.1
信用卡付款 (只供网上申请) 港币300元
银行汇票、电汇或银行转帐付款 港币400元
4.2 不论申请人是否获得面试或录取资格,申请及评审费一经缴交,概不退还。
4.3 在任何情况下,申请及评审费不得转让与他人。
4.4 以信用卡付款:
必须使用全球通用的VISA卡或万事达卡(MasterCard)。所使用之信用卡必须开通安全验证服务,如对信用卡网上付款有任何疑问,请向签发相关信用卡的银行查询。【请同时参阅3.1a】
4.5 以汇票付款:
于内地银行办理票汇(D/D),汇款货币及金额为港币400元,收款人为「香港科技大学」或「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完成办理汇票手续后,申请人请将汇票原件邮寄至本处。申请人前往内地银行办理汇票时,请先行向银行查询需要出示之证明文件。另外,所有经由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必须由申请人承担。【请同时参阅3.1b】
4.6 从香港境外电汇付款:
于香港境外银行办理电汇(T/T)时必须填写以下信息:
汇款货币及金额 港币400元
收款人开户银行名称 Hang Seng Bank Limited Head Office (恒生银行总行)
银行代码 (SWIFT code) HASE HKHH
银行地址

Hang Seng Bank Limited, 83 Des Voeux Road Central, Hong Kong
(香港德辅道中83号恒生银行)

收款人账号 024-262-324999-013
收款人名称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香港科技大学)
汇款附言

申请人姓名之汉语拼音 及 申请人之18位身分证号码
付款目的:HKUST Mainland Application and Assessment Fee

【香港科技大学内地本科生入学申请及评审费】
国内外费用承担 汇款人

完成办理电汇手续后,申请人请将“境外汇款申请书”原件寄交本处。申请人前往内地银行办理电汇时,请先行向银行查询需要出示之证明文件。另外,所有经由银行收取的手续费必须由申请人承担。【请同时参阅3.1c】

4.7 以银行转帐付款:
于香港境内之银行办理转帐付款,将申请及评审费港币400元存入恒生银行账号
(024-262-324999-013),并将“存款收据”原件寄交本处。【请同时参阅3.1d】
4.8 支票及现金恕不接受。
4.9 申请人请自行保管付款证明单据之复印本。

必须递交之申请材料
5.1 填妥之入学申请表格正本及复印本各一份(不适用于从网上递交表格之申请人);
5.2 申请及评审费付款证明 ─ 境外汇款申请书、存款收据或汇票原件(不适用于以信用卡付款之申请人);
5.3 申请人的身份证复印本一份;
5.4 申请人的学生证复印本一份;
5.5 所有奖项证明书复印本一份(如有填报);
5.6 所有复印本请以A4纸张复印。

网上户口
6.1 申请人必须确保所填报之电子邮箱正确无误,以接收由本处所发出之电邮通知。
6.2 申请人均获编发入学申请系统网上户口,并可于网上户口更改个人资料、更改专业选择、填报高考号及高考成绩等。
6.3 申请人必须通过网上户口,查看面试安排及录取结果。

填报高考资料
7.1 申请人必须填报高考考生号及高考准考证号,以便本校向各省的招生办核实申请人的高考成绩。如申请人在递交申请表时未能提供,必须于2009年6月1日或之前在网上填报。
7.2 申请人必须在高考发榜后立即将其高考成绩在网上填报通知本校,以便本校能尽快确定申请人是否有面试资格。若因未能及时向本校呈报高考成绩而错失面试机会,后果将完全由申请人自负。
7.3 申请人必须确保其申请表上所填写的内容以及向本校申报的高考成绩均属真确,并无遗漏。本校有权要求申请人出示有关证明,以作核对。如若发现申请人提供虚假或误导性资料,其申请及录取资格将被立即取消,一切已缴交的费用槪不退还。

奖助学金
8.1 奖学金
  香港科技大学设有内地招生奖学金,嘉勉高考成绩卓越并在入学面试表现突出的同学。此类奖学金获奖者经由大学相关部门统一评定,毋须同学自行申请。
8.2 助学金
 
a 大学设有少量内地招生助学金,扶助家中经济有特殊困难的同学。同学必须在通过本校对其高考成绩并入学面试的评核而获得录取之后,方能经由大学相关部门评核是否获得助学金。
b  

助学金必须自行申请,申请人必须向本校提供经济状况证明,以供审核。同学如需要申请,请于本校奖学金网站www.ust.hk/scholarship下载助学金申请表,填妥并寄回以下地址:

香港九龙清水湾香港科技大学
学术大楼1401室
国际与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

助学金截止申请日期:2009年6月1日    助学金申请查询:ssau@ust.hk
【助学金申请表必须与入学申请表或申请材料一并交回】

残疾声明
9.1 申请人若有残疾,无须在现阶段声明,以保证其申请获得平等处理。但在选择专业时,务必慎重考虑其身体状况是否适合。

截止申请日期
截止申请日期为2009年6月1日。

入学申请以本校收到已填妥之申请表格并有效付款之日期为准。如以邮递申请,请预留最少十个工作天办理,以便邮件能及时送抵本处。

联络查询
申请人可通过以下方法联络本处,查询时请提供申请人的姓名、申请编号、参考编号或使用者名称,以为与本处联络时,提供方便。【招生期间电话线路会非常繁忙,建议申请人以电邮与本处联系。】
电邮: msp@ust.edu.hk
网页: http://www.ust.hk/mainland
电话: (852) 2358-8384
传真: (852) 2358-2536
地址: 香港九龙清水湾 香港科技大学 学术大楼1401室
国际与中国内地学生及学术事务处
办公时间: 星期一至五 - 上午九时至下午五时十五分
星期六、星期日及香港公众假期 - 休息

问答

  • 香港科技大学的本科课程有何特点?

    香港科大的课程设计采用学分制,一般为三年全日制学士学位课程。所有课程以英语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部份关於中国的课程除外)。由於内地与香港教育制度的差异,内地学生需要修读一个四年全日制120学分课程(注),第一年主要为基础课。除主修专业外,学生亦可按个人兴趣、能力及时间,选读各项副修课程。学生完成学位课程并累积120学分后可获颁相应学士学位。成绩优异者将获相应荣誉等级。

    (注: 科技及管理学双学位课程修读年期为五年,第一年主要为基础课,学分总数约160-180分。)

     
  • 香港科技大学是否有为学生开办海外交流计划?

    为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香港科大致力推行海外交流计划,为学生提供充份的机会到全球约100所著名学府进行为期一至两个学期的交换生进修学习。与香港科大建立国际交换生计划的海外著名学府包括: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宾夕凡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德州大学、华盛顿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澳洲悉尼大学、法国格勒洛布尔第一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等等。另外,香港科大与内地10所顶尖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及哈尔滨工业大学)亦有签订交换生协议。全校每年派出的本科交换生总数约400名。
     
  • 内地学生是否可以参加国际交换生计划?

    香港科大对其招收的香港本地与内地同学一视同仁,内地同学但凡成绩优异,便可申请参加各类交换生计划。
     
  • 内地学生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本科学位与在内地升学最大区别在哪里?

    基于历史的原因,长久以来,香港一直是一个中西文化汇聚的焦点,并在亚太地区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城市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中心。在这样一个高度国际化及商业化的环境里,香港科技大学作为一所高度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其师资及校园文化与国际紧密接轨,教研人员来自全球35个国家,各级教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及博士生主导资格。香港科大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出路广阔,不但有机会在香港的跨国机构任职,亦可选择在香港或外地继续深造。
  • 香港科技大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何种认可?

    香港科大颁发的毕业证书在世界众多知名学府之中获得广泛认可。商学院同时更获得欧洲管理教育素质改进系统及美国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协会认证;工学院的学位资格亦获得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新西兰等国的工程界承认。自1998年香港科大开始招收内地本科生以来,其所培养的内地本科生中,已有相当部份同学于毕业后前往北美名校深造,其中包括大学如耶鲁、普林斯顿、加大柏克利分校、宾夕凡尼亚、康奈尔、哥伦比亚、伊利诺依等。香港科大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亦数十人获得遍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新加坡等地的重要研究机构与大学聘用。
     
  • 内地学生是否可以於修讀期間工作?

    修读经本地评审的全日制学士学位或以上程度课程的非本地学生,只要修业期不少于一个学年,便可从事实习工作、校园兼职工作或暑期工。详情请浏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网页:http://www.immd.gov.hk/chtml/faq_ipoe.htm#e
     
  • 毕业后,内地学生是否可以留港工作?

    非本地生毕业后可以留港就业,详情请浏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网页: http://www.immd.gov.hk/chtml/id991.htm#II
    http://www.immd.gov.hk/chtml/faq_nlc.htm

     
  • 内地学生留港工作的前景如何?

    自内地改革开放以来,香港已成为中外各类商家的必争之地。数以千计的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分行或办公室,其中有接近一千家世界著名的公司更在香港成立地区总部,这些著名跨国公司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澳洲及新加坡等地,从事金融、银行、贸易、电讯、及保险等行业。
  • 内地学生申请香港科技大学本科课程需要具备何种资格?

    申请人必须为2009年应届国家统一高考考生。如属国际学校学生而不参加高考者,请以“直接申请”(Direct Admissions) 途径申请,详情请浏览本校入学及注册处(ARRO)
    网址:https://www.ab.ust.hk/arr/adm/ug/admissions/direct.html

     
  • 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内地招生的地区范围有何限制?

    申请人必须为国家教育部所指定省市的应届高考生,其户籍所在地亦必须在以下指定范围内: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四川、海南、河北、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西、吉林、辽宁、陕西、山东、山西、贵州、云南、安徽。(招生省市若有变动,当以国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名单为准。)
     
  • 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内地招生名额为多少?

    香港科大2009年的内地收生名额约130名。
     
  • 香港科技大学2009年内地招生名额在25个省市之中如何分配?

    各省市的收生数目没有名额分配,以择优录取为原则。
     
  • 香港科技大学以何标准录取学生?

    申请人必须参加应届国家统一高考,并通过本校的面试评核。关于对高考成绩的要求,请参考本校2008年的"收生成绩"。
     
  • 香港科技大学为何要举行面试?

    本校录取学生注重学术成绩与面试表现,希望招收的学生不但考试成绩优异,思想活跃,还具备领导才干,并勇于接受各类不同的挑战。

    面试以英语为沟通工具但不是英语口试。 面试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老师着重观察同学的心理素质,应对与沟通能力,对自身的了解,以及对各类不同事务的兴趣、看法与见解。面试时,同学阐述理念观点立场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有逻辑性。在小组讨论的互动中,展现自己,尊重他人。

     
  • 为何以英语进行面试?

    香港科技大学所有课程皆以英语授课(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部份有关中国的课程除外)。课程所用教材多为欧美最新的英文课本。学生须用英文完成作业、学期论文以及期中期末考试。因此,香港科大对其录取的学生使用英文与英语的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以期同学入学后,能够在短期内迅速适应以使用英文与英语为主的学习环境。
     
  • 内地学生来港就读本科课程每年所需费用是多少?

    每年学费、校内宿舍费用、生活费及其它书费杂项估计共需13至15万港元。关于各项收费,请浏览本处网页“申请入学”。
     
  • 内地学生是否可以申请香港科技大学的奖学金?

    香港科技大学设有内地招生奖学金,嘉勉高考成绩卓越并在入学面试表现突出的同学。此类奖学金获奖者经由大学相关部门统一评定,毋须同学自行申请。
     
  • 学生需要申请何种证件来港读书?

    所有获得录取的内地同学必须申请「来港就读签证/进入许可」以来港就读。香港科大将会提供协助。
     
  • 学生来港后的住宿安排是怎样的?

    本校保证为所有非本地本科同学提供首两学年的在校住宿。其后的宿位申请与分配,将会与全校本科同学统一审查和安排。本校鼓励同学积极参加各类型课外活动,投入校园及宿舍生活;故此,同学参与课外活动的情况,将会是第二学年之后获得宿位分配的重要考虑指标之一。 同时,本校正在积极增加住校宿位数目,并会为有需要安排校园附近住宿的同学, 提供有效协助。
     
  • 同学在香港科技大学学习期间有何医疗保障?

    所有香港科技大学学生都可在校内的诊疗所使用免费的普通科门诊服务,亦可在学生牙科诊所享用廉价的口腔检查和牙齿治疗。非本地学生(包括国际学生和内地学生)若持有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出的学生签证,在港学习期间可享用与本地居民同样收费的公立医疗服务。同学亦可按本身的需要自行参与其它医疗保险计划。详情请浏览 https://sao.ust.hk/sports/medical_dental.html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教育部不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
    ·008年度教育部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