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辅导 - 高考语文习题 - 正文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及参考试卷(2)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7-3-27 【字体:小 大】

《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这是大纲规定的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旨在促进教师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三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中,选取文章作为第Ⅱ卷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材料,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提高文化素养。 名句名篇默写取材于《教学大纲》和现行教材规定背诵的篇目。语文试卷的难度值(P值)约为0.6。
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说明
一、考试形式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题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写作题
二、试卷结构
考试内容及赋分如下:
第1卷(选择题共21分)
一、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二、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6分)
三、文言文阅读(9分)
第Ⅱ卷(共129分)
四、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0分)
古诗鉴赏(6分)
名句名篇默写(6分)
文学名著阅读(10分)
五、现代文学作品阅读(17分)
六、表达应用(10分)
七、写作(70分)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福建省参考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题。
李普曼认为,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基于现实利益,而且更大程度上为公众自身的信念所左右。在他看来,公众的舆论是建立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牢固的信念之上,这种信念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新闻报道和新闻舆论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报刊等大众媒介通过经年累月的报道和宣传,塑造出一种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种知觉模式,从而在公众头脑中植入一整套“固定的咸见”——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这种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去观察世界并形成舆论。他说:“对于大多数事物,我们是先想象它们,然后经历它们的。如果不是教育使得我们已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这些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这些先入之见把某些事物划分为熟悉的或陌生的,强调了这种区别,所以,看到了有一点熟悉的东西就像是很熟悉;有一点生疏的东西,就像是非常陌生。”他认为,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当成见的体系已牢固地形成时,我们都会注意那些能支撑成见的事实,而不去注意那些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但是,固定的成见并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常常是有条理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于社会意识的统一和公共价值的认同具有积极的意义。一言以蔽之,固定的成见就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1.下列对李普曼的“固定的成见”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固定的成见会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使人们生活在一种虚幻的“拟象”之中。
B.固定的成见不总是偏见和错误的观点,事实上,它是有条理并能自圆其说的信念体系。
C.固定的成见是一种社会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对统一社会意识、认同公共价值有积极意义。
D.固定的成见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它是看不见的社会习俗和对传统的维系力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众舆论的形成不仅建立在现实利益基础之上,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公众自身的信念。
B.公众舆论是公众在无意识中受到刻板成见的支配,以媒体的立场和视角观察世界而形成的。
C.人们对大多数事物的先入之见会深深地支配整个知觉过程,并妨碍人们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D.当成见的体系尚未牢固形成时,人们对那些能支撑成见的和与成见相矛盾的事实都不会关注。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老鼠不仅有99%的基因和人类相似,而且在胚胎发育、疾病类型甚至行为上都和人类有可比之处。科学家开始一项耗资1亿英镑的计划:培育不计其数的转基因老鼠。这项计划的目标是在老鼠身上造出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及精神病等人类主要疾病,揭示上述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找到新药物和新疗法。这项计划的协调人维斯特教授说:“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
“欧洲老鼠”计划是三年前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那项耗费巨资的DNA排序计划揭示了人体两万种基因的构成。但是,科学家目前仍然不知道其中一半基因的作用或者这些基因能制造哪些蛋白质。
科学家承认,老鼠和人类如此相似的事实的确令人惊讶。医学研究委员会遗传学分部的布朗博士说:“表面看人类和老鼠显然没什么可比性,但其实它们像我们一样常常生病,而且显示出同样的症状。”在一个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类似的计划之下,构成老鼠基因组的两万种基因都已经排出序列。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及参考试卷(3)
“欧洲老鼠”计划将使用一种称作“黑六品系”的老鼠。这类老鼠已经广泛用于实验室,而且完全出自同系交配。每只雄鼠都是其他雄性“黑六”的克隆,每只雌鼠也都是其他雌性“黑六”的克隆。参加“欧洲老鼠”计划的科学家将从这些“黑六”中提取胚胎,消除或改变其中一种基因,再把经过遗传改性的胚胎放回雌鼠子宫,创造一个每名成员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的新种群。科学家将对“黑六”体内的两万种基因重复这个过程。剑桥生物信息科学研究所的伯尼博士说:“最后,这就将使我们得到两万种老鼠,而且每种体内都有一个变异基因。”
然后,科学家将观察这些基因变异对每种老鼠的外观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这样,他们就能发现每种基因有什么作用,由此了解相应的人类基因。科学家还希望弄清不同的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有哪些影响。人类的主要疾病不是由一种基因而是由多种基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这之中还有环境因素。
3.下列对“欧盟已经认识到老鼠遗传研究之中的无穷潜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鼠遗传研究将揭示人类主要疾病的遗传根源和环境基础。
B.老鼠遗传研究将找到人类主要疾病的新药物和新疗法。
C.老鼠遗传研究将排出构成老鼠基因组两万种基因的序列。
D.老鼠遗传研究将弄清不同的人类基因组合对不同的人的影响。
4.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欧洲老鼠”计划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后续,它将消除人类疾病,延长人类寿命。
B.如果“欧洲老鼠”计划能使科学家知道人体两万种基因的作用,就能提高人类智力。
C.如果能够发现“黑六”体内每种基因的作用,相应的人类基因的作用就能得以了解。
n“欧洲老鼠”计划的研究和实施将极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予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诛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或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予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赤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释】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其孰能讥之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伯夷、叔齐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吴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