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题特点
1、2005年高考试题分析说明选择题中化学全部为容易题,物理、生物都为中等难度题;非选择题各科均无容易题,化学全部为中等难度题。物理除16分为中等难度题外,56分为难题,而生物42分全部为难题。今年的市质量检查化学试题的难度比高考要求略有偏低,总体难度适中,目的是增强学生复习迎考的信心。
2、注意学科内综合。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突出学科内的综合,首先是知识点的综合。如第I卷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考查融入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并着重考查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第II卷将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氧化还原反应、氧旋、氮族元素的性质融合在一个题目中。
二、复习建议
从了解到的学校的问卷情况分析,考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基本知识及知识网络掌握不牢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不清。(2)实验的化学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不清,实验设计的能力仍比较薄弱。(3)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错别字的现象仍十分严重。(4)化学用语的掌握仍未到位,如26题(2)、(3)化学方程式书写未配平、气体符号没写、条件没写、漏写、化学符号书写不规范等问题仍十分严重。(5)分析综合能力薄弱,答题的表述能力差。而2006年高考命题趋势是: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力求创新。
2006年高考命题应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是:1、试卷题型结构、学科内容结构、知识结构、难度结构仍会保持稳定。2、注重基础,尊重中学教学大纲,但是不超纲。3、化学试题的难度将稍微加大,仍会突出高考的选拨功能。4、仍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继续遵循《考试大纲》中“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中问题”的考查;5、试题以学科内知识综合和能力测试为主导,仍然注重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6、继续加大答题规范的要求。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如下建议:
1、充分重视化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理科高考的五个科目中,化学的区分度最大,而且难度最稳定。因此,要充分重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充分重视化学科的作用。
2、研究高考信息,根据实际调整第二轮复习计划。2005年与2004年相比,化学科增加5个考点,删除3个考点,要求或提法有变化的有11个考点。增加5个考点:(1)了解新能源的开发。(2)了解强酸强碱中和滴定的原理。(3)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4)初步了解氟氧烃、含磷洗涤剂及二氧化硅粉尘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影响等。(5)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删除3个考点:(1)了解钢铁的腐蚀和防护;(2)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3)了解有机物的主要来源。提法有变化的11个考点:(1)“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改为“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改为“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3)“以钠、镁为例,了解典型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改为“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和镁的化学性质”;(4)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如Na2cO3和NaHcO3)改为“了解钠的重要化台物”,(5)“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改为“初步了解常见化肥的基本性质” (6)“以Fe(II)、Fe(III)的相互转化为例,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改为“以Fe(II)、Fe(III)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性”;(7)“掌握若干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改为“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8)“掌握烷烃的命名原则”改为“了解烷烃的命名原则”;(9)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改为“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10)“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11)“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改为“掌握有关燃烧热的简单计算”。
3、以考试大纲为依托。回归基础、突出重点高考试卷中题量少,充分重视基础的主干知识。复习过程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基础的主干知识。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不脱离学生学习现状,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复习中要突出知识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突出解决如化学用语书写、用化学语言表达、审题等学生常见问题: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突出应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对基本实验的复习
5、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应注意选用适台自己的复习方法量力而行,不能以做练习代替复习。学生应按照考纲要求注重能力培养。各类习题或是各种考试题,无非都是设置一些新情景和条件,要求考生分析解决一些问题。这里所考核的,实际上就是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能力。此外.学生要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专用名词、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