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圆圆:就是说内地学生既会英语又会普通化,比较受用。
许声浪:也就是说比香港本地毕业生来说更具有竞争优势。所以我就很鼓励内地的考生如果你觉得在香港就业对您来说是一个可以考虑的一个因素,当然我要提醒你在香港工作是很辛苦的,像我们工作经常强度很高,但另外一方面是国际化的都会城市,很快的节奏,你的视野会很宽,回报也还是可以的。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像你们这些都是非常年轻的人,我觉得为在这样一个城市工作对自己的一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况且你毕业了,在大学学习了四年,再工作三年,还可以申请永久居民,以后不在香港工作,也可以回来内地,回来内地了又是一种优势。比如说你可能比同班的同学他的英语教学可能会好一些,不知道你同不同意这种说法。
主持人圆圆:我很同意这种说法,其实您刚才提到普通话和广东话会让我有一种顾虑,因为国内孩子的英语一般都是哑巴英语,考试的时候分数非常高,但考口语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问题,可能也是与我们这个大环境有关系,第一这个孩子又不会说广东话,到了我们学校之后我们是双语教学。
许声浪:我们基本上语言政策是推行“三语化”,也就是说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做到,老师既可以用英语也可以用广东话、普通话来讲,这是最理想了,当然我们对一些外国老师就不能期望这样了。
主持人圆圆:其实我的担心就是我们内地学生到香港以后的适应问题。
许声浪:我们开始也是挺担心这个问题的,但是事实上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担心虽然不是多余的,但是都可以克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学生对这方面的适应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要强。
学校采取使内地学生适应—诸多措施
许声浪:去了以后有高年级的同学跟他交流,如果没有一对一的,起码都是一对二、一对三,我们会互动的带他,由高年班的同学带这些钢入学的同学怎么来适应,怎么在学习过程中适应新的环境、生活,在住宿里面怎么跟人家打交道,怎么融入这个社会,最重要的是克服这个语言的环节,所以我们也提供一些广东话课程。虽然我们学生来自很多地方,北方的也有,南方的也有,并不是说我们学生都来自广东的,大多数是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沿海城市,大的城市比较多,我们也做过分析,北方的这些同学其实他一个学期下来广东话讲的很流利的,所以这点我们都觉得很吃惊的,他们语言适应能力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很多。当然我们会提供一些强化班还有一些同学带动他,上课的时候听不太懂的时候其他同学会帮一下,都会有这样一个很好的我们叫做学生支援系统。
主持人圆圆:学校非常人性化。
许声浪: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也许我们学校可能不是太大,所以我们都能够做得到对同学比较到位的服务,希望学生到了那里,家长可以放心,学生自己又能够适应,最后能够很快的融入这样一个学习和生活和整个社会能够融入进去,最后能够很快的走入工作环境。这是我们最乐意看到的。从这一两年的毕业生,社会反映和学校的雇主来看,我们都是非常高兴的跟大家分享,这一点我们做的是非常好的。香港很多中小学校长都跟我们说,你们内地毕业生我们都很乐意接受他们。
香港教育学院毕业证书含金量
许声浪:这个恰恰回到我刚刚上来的时候跟大家介绍的,可能有些学生、家长或者同学,香港教育学院又不叫大学,为什么叫教育学院呢,其实这是有一段渊源的,早前,94年之前在香港是由五所师范学校合并而成的,一直到现在都是保持着这个教育学院的这样一个名字。当然了,以后要不要改这个名字,这个是需要香港立法局通过的。第一个它是一个政府的大学,也就是说,在香港现在政府资助的,我们叫做公立大学,虽然我们还是叫学院,一共有8所,我们香港教育学院是8所政府的院校之一,就回答了你的这个含金量问题。也就是说它的学位是香港政府认可,是国际认可,还有教育部认可的,要不然的话我们就不会在这里来纳入教育部的这样一个招生计划。第二,香港的毕业生,包括香港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香港毕业以后可以留在香港工作,这个是纳入香港政府特区的移民政策里面的一个范畴,也就是说这个不用担心。第三,学生如果是回来了,他的学位是教育部认可的,因为我们每一年招生结束以后我们会把这个名单交到教育部里面去了,也就是说那些毕业生名单都可以在教育部有备案的,所以这方面考生是完全不用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