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及辅修专业的规定
为了鼓励本科优秀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的竞争力,学校试行双学位、第二专业以及主辅修专业制度,即在保证修好所学专业(主修专业)的前提下,让部分优秀学生选修双学位、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这是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措施。具体规定如下:
1、双学位:学生取得主修专业学位的同时,又取得不同学科门类第二专业资格,并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即可取得双学位(需修读的学分绩达到规定的要求)。毕业后取得两种学位的证书。
2、双专业: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其它专业作为第二专业。修满两个专业要求的学分数可取得两种专业毕业资格。
3、辅修专业: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修读其它专业作为辅修专业(需修读的学分要求低于双专业)。
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全面贯彻“学校统管,依托院系,分级负责,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制。积极探索毕业生就业的新思路、新办法,始终坚持特色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增强特色学科与专业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建学生实习创业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基地,推荐学生就业。每年举办大、中、小型招聘会百余场。对外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创新思维,开拓“国际化就业”、“学士后流动站”等就业新渠道。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努力克服种种困难,就业率连续几年都保持在90%以上。2006年,在山东省属非师范类高校中,学校就业率名列第一,2007年被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山东省高校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从毕业生就业的地区流向上看,学校毕业生大多数留在了山东省,占毕业生总数的81.31%,在青岛市就业的毕业生占47.32%,到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就业的占9.03%,毕业生热烈响应国家号召,近几年到西部、基层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
从就业行业上看,学校毕业生大部分在化工、材料、机械等行业就业,很多热门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其中高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供需比达到10:1。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发现,我校毕业生因为思想素质高、知识结构完善、勤奋上进、工作能力强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青睐。海尔集团、胜利油田、齐鲁石化公司等许多著名企业都专程到学校聘用相关专业毕业生。
2010年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
我校今年计划招生6950人,其中本科5850人,包括对口高职(本科)150人,专科1100人。今年全部专业面向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招生。比2009年本科增长了250人,专科增长了300人。
我校的普通文理科专业在山东本科一批、二批和三批均有招生计划,在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是本科一批次录取,其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本科二批次录取,具体录取批次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
2010年,我校高密校区单列招生计划670人,其中本科120人,专科550人,面向山东省招收普通文理科和艺术文科考生。本科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科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论坛)、财务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应用化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和产品造型设计,本科录取是本科二批次进行,专科录取除艺术类专业在专科一批招生外,均在专科二批招生。录取考生入学后在高密校区学习,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后,成绩合格者,相应获得青岛科技大学的本、专科文凭。
具体录取规则如下:
1、学校招生计划及录取结果将及时通过校园网等规定途径公布并按时报送到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
2、各专业具体招生计划及录取结果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
3、外语语种要求:英语专业考生的统考外语语种为英语;其他专业同等情况下优先录取统考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
4、男女比例: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要求:体检标准按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6、按教育部要求,学校采取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方式开展录取工作,实行“招生学校负责、省级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高考(论坛)成绩为依据,德智体美全面衡量,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