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校信息 - 院校介绍 - 正文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校概况
来源:2exam.com整理 2006-11-25 【字体:小 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在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立的。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成立,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1997年7月,经原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批准,成立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纳入北京市高等学校管理序列。学校位于北京市高校密集的海淀区学院路,东眺国家奥林匹克公园,西望颐和园、圆明园与香山,学校占地面积21.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2.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7995万元,图书馆藏书33万余册。
  中国矿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矿业特色,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相结合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1950年学校由焦作迁至天津,改名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清华大学、原北洋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相关科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1970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办学,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60年和1978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2000年2月,学校整体成建制地划归教育部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000年6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1994年,江泽民接见了我校余力教授,支持其"煤炭地下气化"科研项目并作了重要批示。1996年1月19日,江泽民、吴邦国视察学校,并就能源发展战略及能源科技教育等问题作出重要指示。1999年5月18日,江泽民为学校建校90周年题词:"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把中国矿业大学办成一流的能源科技大学。"6月16日,李鹏为学校题词:"发展能源科教事业,培养跨世纪优秀人才。"10月9日,李岚清亲临学校视察。
学校现设有研究生院和9个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基础科学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职业技术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7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具有博士、硕士整体授予权的一级学科,8个"十五"期间"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31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53个本科专业。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0多个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还有水煤浆世界实验室、中日地层环境力学中心以及国际交流中心。此外,学校还是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在职工商管理硕士(EMBA)和工程硕士的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工665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在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其中兼职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63人,硕士生导师130人,教授77人,副教授108人。教师中有2人分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和提名奖,4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人被列入教育部跨世纪人才计划。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并重的办学格局。现有在校学生6800多人,其中研究生2400人,本科生3900多人,成教生500多人。
近年来,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均有了较大发展。教学改革逐步深入,教育质量不断提高。2000年至2002年,有4篇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1人荣获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后奖,是全国10名获奖者之一。自1998年开展本科教育以来,学校不断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逐步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确保了教学质量。2001年,99级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一次通过率达90.3%(全国平均通过率73.2%);在所参加的三届北京市大学生(非数学专业)数学竞赛中均取得较好成绩,其中2001年第十三届总成绩名列第六;在2002年第十四届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名(特等奖共设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在第十八届北京市大学生物理竞赛的甲组比赛中,获甲组特等奖1名、二等奖1名。学校科研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九五"以来,共承担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44项,其中:"863"项目6项,"973"项目10项,"十五"科技攻关项目4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研群体1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8项;发表论文2982篇。目前,在研课题400余项,其中,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科研群体等重大项目2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教育部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高水速凝充填材料、水煤浆制备、煤炭地下气化、炭化硅晶须及工业型煤等成果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已与十几个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每年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教师达数十人次。1999年8月,学校成功举办了'99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2001年4月,第29届计算机在矿业中的应用(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he Minerals Industries,简称APCOM)国际学术会议在学校召开,这是APCOM国际学术会议首次在亚洲和发展中国家召开。2001年10月,学校举办了第175次香山科学会议,也是该会议第一次研究深部资源开采等科学问题。2002年学校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分别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将选拔优秀本科生赴诺丁汉大学、利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热门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热点文章
  •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