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于1952年由北洋大学等5所国内著名大学的部分系科组建而成,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相结合的教育部直属多科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正式成立研究生院的31所高等学校之一。1997年5月,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
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逐步形成了“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近10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梁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干、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0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一大批校友走上了省长、市长的领导岗位,一大批校友担任鞍钢、宝钢等国家特大型企业以及北大方正等大型高薪技术企业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学校被誉为“钢铁摇篮”。
学校位于高校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占地约61.31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校舍建筑总面积71.7万平方米(包括管庄校区)。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个部委级开放实验室。图书馆藏书一百余万册。定期出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Rare Metals》、《物流技术与应用》等重要学术刊物。
学校由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应用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九个学院及研究生院、体育部、管庄校区、延庆分校组成。现有40个本科专业,4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65个硕士学科点,另有MBA(含EMBA)、MPA和16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6个博士学科点,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在冶金、材料、机械、矿业等领域的7个全国重点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管理、科技史等学科享有盛誉;控制、热能、力学等学科具有雄厚实力;一批新兴学科,如计算机、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土木工程等焕发出勃勃生机。
2004年底,各类在籍学生总数2.7万人,其中本专科生11491人,各类研究生6937人(其中博士生1412人、硕士生3832人、专业学位研究生1693人),在站博士后40人,外国留学生102人,成人教育学院学生6287人。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职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多层次、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总数2606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053人,教学科研人员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6人,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3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次,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入选6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10人,教授278人,副教授386人。跨世纪人才梯队正在壮大,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
学校的科研实力十分雄厚。1978年至2004年底,共申请专利746项,授权专利368项;有1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委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00余项,仅2003、2004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九五”期间应用成果平均转化率达到72.8%,为社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多亿元,其中7项科研成果创造了亿元以上社会经济效益。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近几年学校“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制氧系统研制与应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基础及材料性能特征研究”等大批科研成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2004年发布数据,2003年学校师生发表论文被“EI”、“SCI”收录数量分别居全国高校第22位和24位。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美国密西根工大、日本北海道大学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著名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1996年5 月学校建立校董会,努力探索面向世界、面向社会的开放办学机制,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开展高水平科研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学校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学生在历年国家及北京市的各种竞赛中多次获得殊荣,特别是学校每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学生代表队在全国第一、二、三届机器人电视大赛中分别获得季军、冠军、亚军的佳绩。学校同时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努力营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文明校园”和“北京市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校”光荣称号。
学校的体育竞技水平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盛誉。学生田径代表队在全国及北京市高校竞赛中数度摘桂;女篮代表队在北京市高校联赛中连续12次夺冠;涌现了一批以李敏宽、楼大鹏为代表的国家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官员。学校目前拥有约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体育场地,并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柔道(跆拳道)比赛场馆的建设权。
面向新世纪,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北京科技大学建设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规模适度,特色突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
另注:1998年北京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我校,成立北京科技大学管庄校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