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环境
1.大气概述: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分层,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
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物,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危害。
3.大气污染控制: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末端治理,环境自净。
4.全球大气环境变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
第四章水环境
1.地球上的水:水的形成,水的分布,水的循环,人与水的关系。
2.水资源:水资源的基本含义,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对策。
3.水灾害:洪水灾害,干旱灾害。
4.水污染:天然水的化学性质,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主要的水污染物及其环境效应,水污染的特征,水污染控制。
第五章土壤环境
1.土壤的组成和基本性质:土壤的组成,土壤的结构,土壤环境的基本性质。
2.土壤污染和自净: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物类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土壤的自净能力,土壤污染的防治,污水土地处理系统。
第六章物理环境
1.声学环境:噪声概述,噪声来源,噪声危害,噪声控制
2.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的来源,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污染的控制。
3.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来源,危害和影响,放射性污染的分类,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4.光污染:光污染及其来源,光污染的危害,光污染的控制。
5.热污染:热污染的类型,热污染的危害,热污染控制。
第七章生态环境
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3.食物链与食物网。
4.营养生态金字塔。
5.生态系统的功能。
6.生态平衡。
7.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
8.生物安全:食品安全,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安全。
9.生物污染: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循环,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归宿,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污染对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八章人居环境
1.人居环境的发展和类型:人居环境的发展历程,理想人居环境的探索,人居环境的类型和差别。
2.城市人居环境: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人文环境。
3.人居环境舒适度评价:从城市生活居住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从人居环境的角度进行评价,从生态环境和生态学的角度进行评价。
第九章景观环境
1.景观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的构成与分类,自然景观的欣赏。
3.人文景观和城市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
第十章 环境监测绪论
1.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2.环境监测特点。
3.环境监测技术与发展概述。
4.环境标准。
5.环境监测的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十一章水和废水监测
1.概述: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质监测项目;常用监测方法。
2.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地面水监测方案的制订、地下水监测方案的制订,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3.水样的采集和保存:地面水样的采集;废水样品的采集;地下水样的采集;底质(沉积物)样品的采集;流量的测量;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4.水样的预处理:水样的消解方法;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5.水样物理性质检测:颜色、残渣、电导率、浊度、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6.水样中金属化合物的测定:汞、铬等金属化合物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7.水样中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酸度、碱度、pH、溶解氧、氰化物、氟化物、含氮化合物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8.水样中有机化合物的测定: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等的测定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