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考研专业 >> 文章正文
 
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应避免亲缘化
整理自:中国教育报 2009-1-23 22:23:39

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该校100多名“推免生”进行了专业考试。“推免生”全称为“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是高校创新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学生考不及格的话,其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将由公费变为自费。

  调查发现,近年来,部分学生被“保研”后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复试时在专业素质上表现不佳,这为高校敲响了警钟。对高校研究生招生中的“亲缘化”倾向,一些专家表示了担忧。

  推免成学生读研重要途径

  高校研究生统招形式分为统考和推荐免试两种。推荐免试生需为校内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不用参加全国研招统考,只需参加培养单位的专业复试,且多享受公费读研待遇。“推免生”也常常被通俗地说成“保研生”。伴随着高校研究生招生体制的不断改革,不参加全国统考读研,已成为研究生招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规定,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推免生”人数,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院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其他高校一般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2%确定。

  湖北地区的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一些研究生招生大户,每年“推免生”的名额已占到年度招生计划的四分之一。

  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的高校,大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成绩、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成为不少高校选拔“推免生”的重要原则。

  部分推免生表现较差

  “学习成绩优秀,总评成绩名列学院年级、专业前茅”,是武汉大学对“推免生”最基本的要求。湖北大学则规定,“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突出培养潜质的学生,经3名以上本校本专业教授联合提名推荐,所在学院推免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认可,可不直接推荐为免试生,推荐指标单列”。

  被高校推荐直接读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十分优秀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部分学生一旦读研被“保研”,认为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近年来,一些“推免生”在专业素质上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引起了部分高校对“推免生”选拔制度的反思。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每年11月到下一年9月研究生开学近一年的时间里,部分获得“推免生”资格的学生有所懈怠,放松了专业课学习。复试中,有些本该是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推免生”并未表现出更多优势,有的甚至还比较差。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位高教研究人士认为,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迅速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的行列,但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任务和要求下,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也同样不容忽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约为1800名,校内“推免生”有100多人。鉴于部分“推免生”表现不佳,该校为了让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真正成为一种激励机制,从2009年开始对“推免生”进行专业课考试,考试结果将决定学生读研期间的待遇,专业课不及格,读研由公费生变为自费生。

  警惕选拔和培养亲缘化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院教授程斯辉认为,“推免生”选拔注重学生的专业成绩和综合能力,应严格程序,以保证公平公正。不少教师都青睐“推免生”,在于“推免生”多是重点高校的本科尖子生,学科底子厚,知识面宽,创造性和科研潜力相对较强。但“推免生”没经过统考,对部分应试课程的掌握有时不够扎实。

  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接收本校的“推免生”人数,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本校年度招生“推免生”的75%.湖北某高校2009年“推免生”的招生计划约为1500人,分配给校外的名额约为500人。与部分“推免生”在专业素质上的不尽如人意相比,“推免生”大量“近亲繁殖”的现象让一些高等教育界人士感到忧虑。

  据悉,不少具有“推免生”招生资格的重点大学,均把接收校外“推免生”的条款明确为“所在学校为全国重点高校,并取得推荐免试生资格”。这意味着,对于一般高校的学生无论如何优秀,基本上被排斥在了“推免生”的门槛之外。而教育部规定的“推免生”选拔的基本对象,仅为“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

  湖北大学教务处一位负责人认为,重点大学学生考研的比例较高,考本校研究生的比例更高:“推免生”的大部分名额又放到了校内,接收校外“推免生”明确为同层次、同水平的高校,很多高校现在还在尝试“硕博连读”,这在人才选拔和培养上正在形成一种亲缘化、地缘化的倾向。

  “推免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把选拔对象拘泥于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将来可能不利于一流人才的培养。”一些教育界人士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中国教育报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教育部2009年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
    ·2003~2009年广西区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广东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福建省大学前4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北京市大学前2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安徽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甘肃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贵州省大学前3名
    ·2003~2009河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河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8黑龙江省大学前8名排行榜
    ·2003~2009年湖北省大学前10名排行榜
    ·2003~2009年山西省大学排行前5名
    ·2003~2009浙江省大学前7名
    ·2003~2008湖南省大学前6名
    ·2003~2009吉林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江苏省大学前13名
    ·2003~2009江西省大学前5名
    ·2003~2009辽宁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内蒙古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山东省大学前12名
    ·2003~2009陕西省大学前10名
    ·2003~2009上海市大学前10名
    ·2003~2009四川省大学前8名
    ·2003~2009天津市大学前6名
    ·2003~2009新疆区大学前3名
    ·2003~2009云南省大学前4名
    ·2003~2009重庆市大学前5名
    ·2009年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20强
    ·2009年中国一般大学排行榜前30强
    ·2009年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榜单对比
    ·本科专业目录
    ·2009年有资格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名单
    ·008年度同意撤销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
    ·008年度需评估的高等学校医学类专科专业名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医
    ·008年度经教育部审批不同意设置的高等学校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的高等
    ·008年度教育部不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
    ·008年度教育部同意增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08年中国高校代表性富豪校友名单
    ·2008年中国富豪就读高校地区分布情况
    ·2008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1999-2008年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
    ·2009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环境排名名单
    ·中国37所研究型大学名单及地域分布
    ·2009年中国一流大学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