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界“中戏”、“上戏”、“北电”呈三足鼎立之势,其地位无人可以撼动,人称“明星摇篮”。近年来这三所学校艺术考试持续升温,报考人数屡创新高。今年2月8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报名工作结束,人数仍是有增无减。北电表演系的淘汰率高达98。2%,可是就在明星之路越来越窄时,还是有众多“望子成星”的家长和渴望圆梦的孩子们奔着明星梦挤上这座独木桥。□首席记者穆晨曦
现状1
中戏北电考取比例40:1
在所有艺考专业中,表演专业最具吸引力,也是历年“艺考”中最为火爆、报考人数最多、竞争最激烈的专业。年复一年,怀抱明星梦想或有志于投身影视艺术界的各地考生都纷纷前往北京、上海进行艺术考试,每年仅在北京报名考试就有1万人以上。而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北电)和上海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上戏)三所名校的表演专业在全国的招生名额(本科)只有130名左右,难度和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大于清华、北大。
今年2月8日,北电、中戏表演系报名工作结束。据两校统计,报考北电表演系的考生达5000多人,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考生达8000多人。由于很多考生是高职和本科兼报,两系的报考人数过万。今年两校表演系计划共录取本科和高职生约200多人,考取比例约为40:1。据北电表演学院副院长崔新琴表示,初试和二试将各淘汰40%左右,只有剩下的20%才能进入三试。
现状2
导演系
就业难被迫停招
对任何一个热爱电影的考生而言,读导演系都意味着梦想之路的开端。但令人意外的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宣布今年暂停招生——与此对照的是,今年中戏和上戏导演系的报考人数因此成倍增加。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一直都是报考热门,今年停招使得该校文学系的报考人数激增,报名第一天人数甚至超过表演系。很多原本打算考导演系的考生,最终不得不“曲线救国”,改考文学系。
北电导演系的停招,让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导演系学生的就业并不理想,尤其能够留在导演岗位上工作的更是寥寥无几,更多的导演系毕业生往往被现实无情淹没。
现状3
“精英教育”
重返校园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大学开始普遍扩招,艺术院校也随之扩大学生规模,不仅开始实行每年招生,招生人数也大大增加。各类成人教育班更是相继涌现。艺术高等教育已经从早年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型成了“大众教育”。
然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虽然获得艺术教育的机会大量增多,但由此形成的弊端也日渐显现。而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人才的质量问题以及学生的就业问题。大浪淘沙过后,业内人士已开始冷静下来,重新思考,这是否意味着曾在艺术院校奉行的“精英教育”又将重新回归?
面对40:1甚至是100:1的录取比例,即便如愿幸运地被录取,也并不代表等待你的就是星光大道。据统计,自建校以来,北电、中戏以及上戏总共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大约5750人,50年来成为当红明星的连3%都不到。如果算上当初报考的人数,能够脱颖而出的幸运儿只有万分之几,有人开玩笑地称之为买彩票中巨奖。
事实上很多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不但没有成名成星,反而不如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说不定只能在某些三流影视剧里演个“匪兵甲”或“匪兵乙”,或者搬道具打杂。所以2005年陈可辛导演的《如果·爱》才打动了无数北漂艺考族,当看到周迅和金城武冬天躲在地下室吃火锅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之潸然泪下?
陈建斌不得不考研
中戏本科毕业的陈建斌星途并没有预想的一片灿烂,回到乌鲁木齐的他不愿意放弃心中的表演梦想,到底是留在乌鲁木齐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混”下去,还是狠下心去做一个“北漂”呢?最终他决定继续求学。
1995年陈建斌以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的身份重回北京。毕业后他留校任教,但却不得不因为生活出现困难而暂时离开自己钟爱的话剧舞台,开始接拍电视剧。最多的一年,他接拍了4部20集的电视剧。从《结婚十年》里的成长到《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陈建斌不是一夜成名,今天的成功是他努力的结果。用他的话说,他是跑龙套跑出来的。
郭晓冬当过饲养员
从沂蒙山区走出来的郭晓冬,曾笑称自己是“着名的北漂”,在考上北京电影学院之前,他曾经当了三四年的“北漂”,当过雕刻工人、养过虾,当过饲养员、邮递员……本来过着与娱乐圈不搭边的生活,机缘巧合被朋友拉去报考北京电影学院,一试就给淘汰下来,此后郭晓冬继续“北漂”,时隔一年后他决定再给自己最后一次机会,于是第二次考试郭晓冬顺利过关,正式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96级表演系本科生。在同班同学赵薇、陈坤、黄晓明都红了很久之后,郭晓冬才开始为人所知。多年以后,电影《暖》的导演霍建起评价说:你当演员简直就是奇迹。
富大龙穷得送外卖
1994年富大龙顺利考取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但主演了由冯小宁执导的《紫日》后,便进入了演艺的休眠期,“因为个性的关系,我不喜欢和导演吃饭应酬,而且非常理想化,对剧本过于挑剔,这使我离开校园后的演员之路也窄了许多。”
富大龙还常为了朋友友情出演分文不取,这让他的生活陷入窘迫,“有时候大半年接不到一部戏,最困难时我去送过外卖,一小时3块钱。”那时每到过年妈妈都会塞钱给他,这让他觉得很对不起父母。但富大龙没有放弃,后来《天狗》剧组找上门来,兜里只有200块钱的他坐上硬座火车直奔山西片场,没想到因该片一举获得华表、金鸡双料影帝,并被戏称是“中国最穷的影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