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复习指导 - 教育心理学 - 正文

2010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纲: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来源:fjzsksw.com 2010-9-26 16:07:38

 

第二节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

  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2.自我意识增强

  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