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模拟试题 - 正文

四川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B级)模拟试题及答案2

来源:2exam.com 2011-8-1 13:55:19

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全真模拟试卷教育心理学(B级)(二)

第Ⅰ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l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特长属于教师的哪一角色要求(  )
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辅导员
D.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2.有运动觉参加时记忆效果最理想的智力类型是(  )
A.记忆型
B.混合型
C.运动觉型
D.视觉型
3.在教学中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借以相互传递信息或影响的工具、设备、媒体及其科学运用是指(  )
A.教学媒体
B.教学技术
C.教学手段
D.教学策略
4.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就是(  )
A.自我概念
B.自尊
C.自卑
D.意识
15.成员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构成了(  )
A.课堂情境
B.课堂气氛
C.人际关系
D.群体因素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心理健康是促进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重要(  )
A.前提
B.中介
C.手段
D.策略
8.对于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心理健康教育属于(  )
A.心理素质培养
B.心理健康维护
C.发展性教育
D.补救性教育
9.“因材施教”遵循了心理健康教育的(  )
A.艺术性原则
B.平等尊重原则
C.适应个别差异原则
D.教育性原则
10.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主动请求帮助时教育者所做的工作称为(  )
A.心理辅导
B.心理咨询
C.心理治疗
D.心理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l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1.教师在工作中具备的角色有(  )
A.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B.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C.心理辅导员
D.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E.教育科研人员
12.国内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主要表现在(  )
A.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B.配置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
C.开发设计教学软件
D.进行CAI学术交流
E.培训教师掌握计算机知识
13.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可将课堂气氛分为(  )
A.顺从的
B.积极的
C.反抗的
D.叛逆的
E.消极的
14.发展性心理教育主要是(  )
A.提高性的
B.矫正性的
C.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
D.面对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
E.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15.品德培养的策略主要有(  )
A.晓之以理
B.动之以情
C.导之以行
D.引起共鸣
E.落实行动

第Ⅱ部分非选择题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习者能够再现以往所贮存的信息称之为__________。
17.让儿童在具体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获得元认知体验,属于__________元认知培养方式。
18.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培养方案是__________。
19.库珀史密斯提出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成就感和有力感。
20.一般认为,__________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四、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判断正误,在题后的括号内,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改正错误。
21.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对立的。(  )
22.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鼓励竞争和合作。(  )
23.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生理学家,他最早用精确的实验对条件反射作了研究,曾获得诺贝尔奖。(  )
24.格式塔认为学习是由顿悟来实现的。(  )
2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将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对信息进行精加工。(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27.简述榜样应具备的条件。
28.简述针对资质优异儿童的教育措施。
29.简述国外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30.简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0分,第32小题15分,共25分)
31.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32.论述教师该如何处理好自己对学生的期待。

一、单项选择题
1.A(P519)2.C(P489)
3.B(P471)4.A(P432)5.B(P460)
6.C(P409)7B(P371)8.D(P374)
9.C(P386)10.B(P389)
1.[解析]教师应该充当的是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这一角色要求: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去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指导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学习并发展各种能力,从而保证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不断扩充知识;其次,教师要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动机,要为学生提供支架。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因材施教,发展每个学生的特长。5.[解析]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团体,每个成员的态度、情绪不同,认知和行为方式上也有差异,成员之间在课堂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构成了
课堂气氛。
6.[解析]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指个体的那种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换句话说,自我提高的动机,既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力图用学业成绩来取得名次或等第的一种手段,又是他们在未来的学术生涯或职业生涯中谋求作出贡献、取得地位的一种手段。
7.[解析]心理健康不仅是促进青少年各种素质发展的重要中介,而且它本身就是21世纪现代学校教育所强调的青少年全面发展素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8.[解析]补救性教育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恢复正常状态。
10.[解析]一般来说,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但无法依靠自我调节加以克服,因而主动前来请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所进行的调节疏导工作,这种形式通常称为心理咨询。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DE(P519~520)
12.ABCDE(P474~475)
13.BCE(P461)
14.AC(P374)
15.ABCDE(P361~365)
13.[解析]我国学者根据课堂师生的注意、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记录,将课堂气氛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14.[解析]发展性教育主要是面对正常发展的学生,是提高性的。
15.[解析]对于如何进行品德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人们从“知、情、意、行”四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方法:(1)晓之以理,提高认识。(2)动之以情,引起共鸣。(3)导之以行,落实行动。

三、填空题
16.(P75)言语信息
l7.(P225)自由放任式
18.(P306)应用智力法
19.(P439)重要感
20.(P488)儿童青少年时期四、判断改错题
2l.(P65)×改正: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是对立统一的,随能否满足各自的利益而转移。
22.(P465)×改正: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促进课堂管理功能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益手段。
23.(P68)√
24.(P98)√
25.(P196~197)√

五、简答题
26.(P286~288)
(1)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②学习情境的相似性。③教师的指导。
(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①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②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③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27.(P521)榜样应具备以下条件:
(1)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2)榜样的示范要与学习者的职业接近,即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榜样。
(3)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来讲要有可行性。
(4)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榜样做出的行为是出于榜样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
(5)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时学习者才能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28.(P496)
(1)早期评估,了解学生的禀赋特征和发展方向。(2)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合理的教育管理。(3)根据儿童的实际水平,选择最佳的教育模式。(4)更新教育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29.(P472~473)
(1)研究试验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2)普及应用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3)综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
30.(P406~407)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体上整个动机水平对整个学习活动的影响;另一个方面是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首先,总体而言,学习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其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不是那么简单。

六、论述题
31.(P185)前苏联学者提出,问题解决的学习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1)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
(2)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仅是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关于知识的信念。
(3)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
(4)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
(5)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
(6)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32.(P543~544)教师在认知的基础上,会对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潜力有所推测,这被称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教师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期待,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及其影响也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坚持按自己的期待去影响学生,而学生会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受到教师高期待的学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受到教师低期待的学生则不能够充分的发展所具备的潜力。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