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市2009年中考政治科考试要求及内容考试大纲
|
|
| 整理自:揭阳市招生办公室 2008-12-16 18:20:01 |
|
附件:
揭阳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政治科考试要求及内容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毕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评估初中毕业生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所规定的思想品德毕业水平的程度。考试的结果是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学科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考试依据 2007年初中毕业生思想品德学科毕业考试内容,以教育部2003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 三、考试范围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下册(约占10%)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下册(约占30%)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约占50%) 4、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约占10%) 四、考试命题指导思想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及其特点,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试主要是检查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思想品德所达成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情况。 要求在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评估内容的同时,发挥各个评价主体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 在对知识目标的评价方面,既包括理论观点和原理,又包括应用性知识及其操作规范,要注重考评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实际理解和把握。 在能力目标评价方面,既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既要对理论观点、原理的运用能力进行考评,又要强调对“动脑”思维、“动手”操作的能力进行评估。要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动态的、综合的、有侧重的评价。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主要依据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进行评价。评价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变化的趋向。 五、考试方式和试卷结构 采用书面笔答、闭卷的考试方式。试题满分50分,题型主要有单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和论述题。 六、考核的内容 (一)七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 1、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2、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3、做自尊自信的人,走自立自强之路。 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5、法律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 (二)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 6、诚实守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重要意义。 7、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8、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9、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0、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1、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的财产权和智力成果权。 12、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3、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实际行动为集体添光彩。 14、环境问题的含义及危害。 15、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6、科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7、创新与科技发展。 18、创新的含义,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1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20、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及其重要意义。 2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增强法律意识。 22、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三)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 23、公平的含义、表现及其现实意义。 24、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25、青少年要积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26、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29、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0、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3、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5、正确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 3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 37、正确理解我国的科技创新、教育创新。 38、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39、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 40、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1、民族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42、当今时代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43、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树立全球意识。 4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5、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6、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47、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9、立志成才,担负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实现人生意义。 (四)时事政治 50、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
|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
|
 |
|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