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江岸区物理学科带头人夏友明老师:
今年中考,科学将最后一次列为考试科目。最后一次科学可能会怎样考?夏友明老师认为,科学考试将主要考查初中科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重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回避以知识记忆为主的题,不会出现脱离实际的书面考试内容和方法,以能力立意,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联系实际的情景,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鉴于物理部分仍有可能占据科学考试的“半壁江山”,夏友明老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考生参考。
明确大纲有的放矢
距离中考仅余半年时间,如何做到抓住要点有的放矢?建议每位考生一定要了解有关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握考点、热点,提高复习效率。当前,新的考试大纲尚未成熟,不妨将上一届的考试大纲作为重要依据。对于要求理解、应用和迁移的,一定要弄清楚。
留心12大实验
“考物理必考实验”。实验题向来是各省市中考的重点,其中12大实验频频上榜,考生在复习中要特别留心。主要包括: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杠杆的平衡条件;测一动一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连接串、并联电路,用开关和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的作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作用,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测电阻、电功率;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其中,力学中的机械效率和测密度,电学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以及测电阻、电功率堪称“重中之重”。
计算难度可能下降
物理知识分为力、热、电与磁、光、声和能源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复习过程中,考生着重要注意以下方面。
今年中考,科学考试的计算难度很可能会下降。合力的计算一般只限于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浮力要知道产生的原因、方向,会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会用测力计测浮力,会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状态;液体压强的规律、特点很可能会考,但对液体压强的公式不作计算要求;简单机械中,滑轮组仅限于一动一定组合,两动两定或是平衡问题一般不会考,机械效率是重点;电学中电路不出现混联,欧姆定律是重点。关于电学作图主要有三方面:根据原理图连实物图、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电磁继电器电路。学生要会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电路。电功及电功率的计算是重点,但计算只涉及纯电阻电路;能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选择量程,会通,会分析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图线。计算题中需要有必要有公式及文字说明。
复习时,注意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及其应用,最好自己动手制作知识卡片,归纳基本的知识框架。
比如:所学的物理量。初中所学的主要物理量有:质量(m)、密度(ρ)、力(F主要是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力、浮力等)、压强(p)、功( w)、功率(P)、电流(I)、电压(U)、电阻(R)、电功(W)、电功率(P)、机械效率(η)、比热容(c)、热量(Q)、热值(q)、炉子的效率(η)等。
这些物理量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归纳:为什么要引入这个物理量,引入的相关现象、事例、实验等。该物理量的定义、公式及变形公式。相关单位及单位换算。决定这个物理量大小的因素。测量方法。
同样对于所学的测量工具、仪器也要进行归纳。初中所学的得要的工具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要清楚其符号及作用,并了解一下其构造,量程及分度值、铭牌,实验中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工具,使用中须注意哪些事项。
互动问答
家长:科学考试四门学科的分值分布大致是怎样的?
夏友明:从即将开始的元月调考来看,生物、地理合约30分左右,化学约占30~40分,物理约占70多分。
家长:科学教材上的内容比较杂,有些定义、公式分布较零散。有没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教材可以借鉴?
夏友明:复习最好是依纲据本,这个本主要是科学教材、《科学读本》及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