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紧扣“熟记—理解—训练”
□卢湾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山学校 徐群力
今年,首届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将面临中考。原先“一卷分叉”格局结束,各学科考核内容与形式都将有所变化,以进一步体现新课标精神。语文将增加文言文、现代文基础知识考查,并新增古诗词曲鉴赏题型。因此,建议学生在寒假中休闲之余,全面梳理知识、发现自身缺陷,紧扣“熟记—理解—训练”复习三步曲,汲取语言精华,充实文化底蕴,提高应对变化能力。
一、文言知识 反复记忆
(一)文言诗文默写
今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部分的范围是30篇古文(其中有13篇背诵篇目)和30首诗歌(其中10首属每周一诗的篇目),题型主要有识记型填空。要正确回答这类题型,最佳途径就是在读懂、理解基础上熟背。因此,在寒假里学生应静下心来一篇篇地梳理中考文言文考试默写篇目,直至一字不错;对其中的名言警句要尤为注意。熟读成诵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积累文学知识、丰富文化底蕴的方法,也能帮助加强对课外文言语段的把握及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文言词语解释
今年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可能从原来的120个增至150个左右,且义项丰富了。从量上看文言实词的考查难度似乎有所提升,实际上要把握好这部分内容并不难。学生可在假期利用札记对这些词语的常见现象进行分类,摸清规律;特别要针对自己的缺陷有的放矢地强化训练。比如说:1、通假字现象;2、词性活用现象;3、一词多义现象;4、古今异义现象。这些现象的梳理和归纳能帮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词语,还能把握文言文语法规律,提高拓展和迁移能力。
今年中考文言文考点中新增了对6个文言虚词的要求,希望同学们在假期中能梳理其基本义项和用法。有一点需说明的是,文言虚词不一定有非常明确、固定的解释,要看它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因此在背诵和默写文言文时,对这些虚词要有所留意,以形成语感,这样能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
二、基础规范 梳理回味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书写规范”、“近、反义词的辨识”、“修辞手法的辨识”和词、句的规范掌握运用等;形式上可能涉及到对字音、义、形的辨识,词语的搭配和使用,病句修改,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和句式的判断变换等。如:
1、根据拼音,书写句子。
未来呼唤着一代代zhicún gāoyuǎn( ) 、dǒng dé gǎn ēn()、zìjǘefèng xiàn( )的青年人。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小路尽头有老人魂牵梦莹的大运河,还有老人日夜思念的亲人。( )
这些题目其实难度都不大,但需要对整个初中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在假期中同学应分阶段、有顺序、有安排地复习四年内学过的课文,特别对于必读篇目,应从当时的课堂笔记、文化常识、文下注释等板块,以细读慢品的态度做咀嚼和回味。这样,一方面能汇总各类知识点,另一方面从回顾过程中较好地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从容应对现代文语言知识认读考点。
三、感悟领会 强化练习
中考新增诗词赏析题,其实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将改变过去学生只知死记硬背甚至突击以便得分的现象,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举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这首曲子描写了_______的景色;它抒发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从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直接看出这一点。
从上例不难看出,诗词赏析题的关键需把握以下两个问题:1、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题?2、作者运用了哪些重要的词语、哪些表达的技巧(比如说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等等)来传递这一情感或表现这一主题的?理清这两个问题,对诗歌的理解就迎刃而解。在复习中,大家可有意识地围绕前文列举的一些问题,对要求的诗歌篇目作一梳理,建议在札记中记录下鉴赏心得,特别是对名篇名句的感悟,能帮助你在较短时间内提升文学鉴赏与语言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