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考网 - 中考 - 各省中考 - 辽宁中考 - 辽宁中考 - 正文

2019辽宁中考音乐考试说明大纲

来源:爱考网 [2018-9-27]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2019辽宁中考音乐考试说明大纲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引导全省初中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以开齐开足中小学音乐课程为基础的音乐学科教学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初中音乐教育的基本质量,制定本考试说明。
一、命题依据
以《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现行国家教育部审核的初中音乐教材为命题依据,关注地域、城乡差别,借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依据《辽宁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教发[2017]55号),让中高考有效衔接。
二、命题原则
1.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要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基础性: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实际命题。
3.全面性:试题要在全面考査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应具备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4.科学性:科学性是保证试卷质量的关键,要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试题表述要规范、问题明确、语言简洁、音响清晰、图谱准确,答案要避免出现歧义。
5.适切性:试题的难易比例合理,试题内容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业水平。
6.学科性: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充分结合音响与概念统一的原则。
7.规范性:要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
现行使用的通过国家教育部审订的义务教育阶段初中音乐教材。
(二)考试要求
1.能力要求
初中音乐试题要求测试学生识记、听辨、欣赏、表现、运用和创造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音乐最基本的知识概念,是音乐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听辨 指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聆听和辨析能力,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欣赏 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是在识记和听辨的基础上,体现感受与欣赏方面的审美能力层级。
D.表现 指在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方面的能力,是在以上三个层级的基础上,用参与音乐实践体验活动的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在表现领域中发展的能力层级。
E.运用 指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以识记、听辨和欣赏为基础,是在表达方面发展的能力层级。
F.创造 指即兴创编、创作实践,是在识记、听辨、欣赏和运用的基础上发展的能力层级。
2.内容要求
⑴感受与欣赏
关注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包括音乐辨别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记忆力,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常见结构、体裁形式、风格流派等基础知识。
⑵表现
包含演唱、演奏、特长综合性艺术表演和识读乐谱。
⑶创造
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编、创作实践。
⑷音乐与相关文化
包含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等。
四、考试形式、时间及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由于音乐学科的独特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式采用音乐素养测试评价、技能表现评价及过程性表现评价相结合。
1.音乐素养测试评价:包括音乐课程内容的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测试采用闭卷考试,书面作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技能表现评价:包括表现领域的演唱、演奏及特长艺术表演(舞蹈、器乐等)、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剧、情景剧),测试采用必唱(奏)与选唱(奏)相结合、艺术表演的形式。
3.过程性表现评价:包括创造领域的创造表现评价及课堂表现评价,采用累积计分的形式。
(二)考试时间
音乐素养考试为九年级下学期的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具体时间由各市教育局确定。
(三)音乐素养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为100分,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线题,以音响聆听为主,试题内容分类按照感受与欣赏、音乐与相关文化应知应会的知识体系贯穿,将学科核心素养蕴含其中,具体题型体例包含——音色(乐器、人声)听辨;主题旋律听辨;音乐体裁、奏唱形式听辨;音乐与姊妹艺术及相关文化听辨;音乐风格流派听辨;音乐要素综合听辨;综合素养应用题。
2.试卷中各年级内容占分比例
七年级约占30%,八年级约占30%,九年级约占40%。
3.试题难易程度
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四)结果表达和使用
1.成绩呈现方式
音乐素养测试按照100分折合为40分,技能测试100分折合为40分,过程性表现评价折合为20分,总分为100分。采取等级呈现的方式,分为A、B、C、D(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价呈现:90-100为A(优秀)、75-89为B(良好)、60-74为C(及格)、59分以下为D(不及格)。
2.成绩使用
成绩作为初中毕业的主要依据,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依据,作为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依据。
五、注意事项
1.音乐素养测试中音乐的切割要保障音乐旋律的相对完整性,至少要保持一个主题的完整呈现。
2.音乐素养测试要保障音乐聆听的音响效果。
3.音乐技能表现测试各市要出台统一的评分标准,保证其公平、公开性。
六、题型示例
(一)音乐素养测试评价样题示例(笔试)
一、音色(乐器、人声)听辨
1.这段音乐片段由两种乐器演奏,它们是         和        。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八年级下《深情》西塔尔与小提琴重奏,考察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
2.这段音乐片段由三种乐器演奏,它们是      、        和       。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春天来了》扬琴、高胡、筝三重奏,考察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
3.聆听音乐片段,听辨人声类别(男高音、男中音、女高音、女中音、童声)
第一曲          ,第二曲          ,第三曲          ,第四曲         ,
第五曲          。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爱我中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彩色的中国》,考察学生对人声类别的听辨能力)
4.聆听音乐片段,听辨演唱形式(独唱、合唱、轮唱、对唱、重唱)
第一曲          ,第二曲          ,第三曲          ,第四曲         ,
第五曲          。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七下、八上、八下、九上——合唱《大漠之夜》、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对唱《河边对口曲》、独唱《你是这样的人》、轮唱《保卫黄河》,考察学生对演唱形式的听辨能力)
5.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请将每首乐曲和相应的主奏乐器连接起来。
               第一曲                        小号
               第二曲                        长笛
               第三曲                        大提琴
               第四曲                        小提琴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七上——威尔第《大进行曲》、比捷《小步舞曲》、舒曼《梦幻曲》、蒙蒂《查尔达什舞曲》,考察学生对外国音乐作品中主奏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
6.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请将每首乐曲和相应的主奏乐器连接起来。
               第一曲                        琵琶
               第二曲                        马头琴
               第三曲                        冬不拉
               第四曲                        库木孜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七上、七下——《彝族舞曲》《万马奔腾》《我的金色阿勒泰》《歌唱吧我的库木孜》,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主奏乐器音色的听辨能力)
二、主题旋律听辨
1.聆听以下音乐主题片段,将音乐作品及作曲家用线连接起来。
     第一曲          《玫瑰三愿》                    柴可夫斯基
     第二曲          《如歌的行板》                  李斯特
     第三曲          《匈牙利狂想曲》                黄自
     第四曲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门德尔松
     第五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              鲍罗丁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九下,考察学生对外国音乐作品音乐主题的记忆和听辨能力)
2.聆听以下音乐主题片段,将音乐作品及作曲家用线连接起来。
     第一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陈刚编曲
     第二曲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古曲
     第三曲          《春江花月夜》                  郑律成
     第四曲          《瑶族舞曲》                    吕其明
     第五曲          《红旗颂》                      刘铁山、茅沅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七下、八上、九上,考察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音乐主题的记忆和听辨能力)
三、音乐体裁、唱奏形式听辨
1.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请将每首乐曲和相应的器乐体裁类别连接起来。
               第一曲                        广东音乐
               第二曲                        河北吹歌
               第三曲                        江南丝竹
               第四曲                        绛州鼓乐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八上——《雨打芭蕉》《小放驴》《欢乐歌》《老鼠娶亲》,考察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体裁类别的听辨能力)
2.聆听以下音乐片段,请将每首乐曲和相应的演奏形式连接起来并回答问题。
               第一曲                        弦乐四重奏
               第二曲                        钢琴协奏曲
               第三曲                        小提琴协奏曲
               第四曲                        钢琴三重奏
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的主要形式,包括        、         、         、
       各一把。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八下、九上、九下——《梁山伯与祝英台》《保卫黄河》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及《a小调钢琴三重奏》,考察学生对中外优秀音乐作品演奏形式的听辨能力)
四、音乐与姊妹艺术及相关文化听辨
1.聆听以下音乐片段,将唱段与曲种、代表艺术家用线连接起来。
     第一曲          《夫妻双双把家还》              梅兰芳
     第二曲          《贵妃醉酒》                    严凤英
     第三曲          《谁说女子不如男》              徐玉兰
     第四曲          《天上掉下来个林妹妹》          新凤霞
     第五曲          《巧儿我自幼许配赵家》          常香玉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九下,考察学生对戏曲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听辨能力)
2.聆听音乐片段,曲名为            ,选自    剧《         》,由       著名作曲家            创作。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九上《饮酒歌》,考察学生对歌剧方面知识的掌握和听辨能力)
3.聆听汉族民歌片段,请用连线将正确答案连接起来并回答问题。
第一曲       《桃花红杏花白》             湖北民歌
第二曲       《无锡景》                   黑龙江民歌
第三曲       《哈腰挂》                   江苏民歌
第四曲       《龙船调》                   山西民歌
汉族民歌根据产生和歌唱场所的不同,以及音乐特点的不同,分为          、
          和劳动号子。上述歌曲中,《桃花红杏花白》属于          ,《无锡景》属于          ,《哈腰挂》属于           。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七上、七下,考察学生对民歌方面的听辨能力)
4.聆听音乐片段,请用连线将适合的场景与音乐连接起来。
第一曲                    节日欢庆
第二曲                    国庆阅兵
第三曲                    咖啡厅
第四曲                    升旗仪式
(说明:音乐作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春节序曲》《义勇军进行曲》《月光奏鸣曲》(贝多芬),考察学生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综合感知应用能力)
五、音乐风格流派听辨
1.聆听以下音乐片段,将曲名与音乐风格用线连接起来。
     第一曲          《斯卡伯勒集市》              乡村音乐
     第二曲          《加州旅馆》                  爵士乐
     第三曲          《玫瑰人生》                  摇滚乐
     第四曲          《昨日》                      民谣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九下,考察学生对流行音乐风格的听辨能力)
2. 聆听以下音乐片段,将曲名与音乐流派用线连接起来。
     第一曲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巴洛克音乐
     第二曲          海顿《小夜曲》                 印象主义音乐
     第三曲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古典主义音乐
     第四曲          德彪西《大海》                 浪漫主义音乐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八下,考察学生对音乐风格流派的听辨能力)
六、音乐要素综合听辨
1.聆听歌曲《明天会更好》,回答下列问题。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  4/4、2/4  拍(乐曲中间只有一小节是2/4拍,因此答4/4-2/4-4/4给1分,只答4/4拍或2/4拍得0.5分)
这首歌曲第一段的主题在全曲共出现了  4  次,在第  4  次出现时,进行转调。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是   单二部   曲式,其曲式结构图(不涉及前奏、间奏、尾奏、反复、乐句)是: A+B 。
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有: 男女声独唱、男女声二重唱、混声合唱  。(答独唱、重唱、合唱得0.5分)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九下,考察学生对歌曲音乐要素的综合听辨能力)
2.聆听乐曲《卡门序曲》,回答下列问题。
乐曲的拍子是  2/4  拍,乐曲的曲式结构是 回旋 曲式,其曲式结构图(不涉及前奏、间奏、尾奏、反复、乐句)是: A+B+A+C+A/A’ 。乐曲有 3 个主题,其中第一段主题的典型节奏型是:(X XX XXXX)。
(说明:内容选自人音版九上,考察学生对器乐作品音乐要素的综合听辨能力)
3.聆听京剧《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这个唱段选自京剧传统剧目            ,传统京剧有             四大行当,这个唱段属于京剧的       行当。京剧是在            年间形成于北京的一个戏曲剧种,是我国最大的剧种。其音乐基础是         和         ,我国著名的四大名旦为         、       、       、        。
(说明:内容选自人教版八下,考察学生对戏曲综合音乐要素的综合听辨能力)
七、综合素养应用题
1.按照拍号,规划出相应的时值,加入增值线或减值线,并划出相应的小节线。
3/4   5  5  6  5  3  1  3  5  5 - -  5  5  6  5  3  1  3  2  1 - -‖
(说明:考察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综合应用能力)
2. 请将下面的旋律补充完整。
2/4   3· 5∣6  5 6∣     ∣      ∣1· 2∣3  2 3∣     ∣      ‖
(说明:考察学生的音乐创编能力)
3.请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续编旋律
2/4    5 5 3︱2 -︱     ︱     ︱     ︱     ︱     ︱     ‖
(说明:考察学生对民间音乐创作手法的理解掌握和创作能力)
4.根据旋律辨别出大调式、小调式、民族五声调式
⑴ 2/4  2 5 3 2︱3 5 3 2 1︱2 - -︱2 5 2︱3 5 3 2 1 6︱1 - -︱……
   (   )调式
⑵ 4/4  5 1︱3 3 3 3 2 3︱2 1. 1 0 5 1︱3 1 3 5 4 3︱2 - -
5 4︱3 3 2 1 2 3︱5 4. 4 0 6 6︱5 7 1 2 3 2︱1 - -……
   (   )调式
⑶ 2/4  6 3 3 6︱2. 1︱7 2 1 7︱6.5 3︱6.7 1 2︱3.5 3 2︱123 2 1︱
6. 0︱……
(   )调式
(说明:考察学生对西洋调式和民族调式的感知能力)
(二)技能表现评价样题示例
内容:唱歌、器乐、特长、综合实践表演
1.唱歌——必唱歌曲抽签,自选一首
2.器乐——自选一首演奏曲目
3.特长展示,自选内容
4.综合性艺术表演
(三)过程性表现评价样题示例
内容:创造表现评价及课堂表现评价
1.创造性表现评价,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
⑴请你运用人声、乐器声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下列情境(任选其一)
①天的夜晚
②暴风骤雨前后
⑵请你对本组或其他小组(任选一组)的声音探索活动作出评价,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⑶请你根据下列材料任选其一进行即兴编唱。
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⑷为下列歌曲或乐曲(任选其一)设计即兴创编表演
① 歌曲《青春舞曲》
② 乐曲《卡门序曲》
2.课堂表现评价,随堂进行记录评价
内容:音乐学习态度、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课堂学具携带情况、小组合作表现情况等。

微信公众号查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其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由此产生的后果与本网无关;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fjksw@163.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申明网站导航手机版

© 2004 - 2018 爱考网(琼ICP备12003406号 闽ICP备08106227号)

本站大部分信息来自于官方网站及新闻媒体, 如有侵犯您的隐私请联系我们: